梁晓峰:我国疾控系统将进一步加强慢病防控
新华网上海12月1日电(袁馨晨)“相较于传染病,慢性病的社会决定因素更多,控制起来更为复杂。”在近日举行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为应对我国慢性病高发态势,疾控系统未来将重点加强对慢病的防控工作,大力推广“三减三健”的健康生活方式。 应对慢病挑战 跨部门合作机制待加强 新华网:近些年,我国的疾控工作呈现出哪些变化?还需迎接哪些重大挑战? 梁晓峰: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已经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延长人均预期寿命、防控传染病、开展妇幼保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在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方面,我国的疾控系统已成功地阻断了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禽流感、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疫情对民众健康的冲击。现在国际社会对中国提出了要求,希望我国卫生队伍能走出国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做好当地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也从侧面证明了我国疾控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比如还需应对慢性病患病率居高不下的形势。慢病挑战不只出现在发达国家,也给众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断增长的疾病负担。相较于传染病,慢性病的社会决定因素更多,包括环境、食品、水、运动、心理健康、交通安全等,所以控制起来更为复杂。需要加强立法,进一步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推进卫生系统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媒体宣传,让公众形成自觉意识,整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面对新形势,我国的疾控系统需要及时进行战略调整,加强对慢性病的预防控制。第一,要做好监测工作。对致死原因、疾病风险因素、疾病本身等要进行系统性、规律性、较为准确的监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以及多部门的联合。第二,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做好干预工作。需要控制烟草,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大力推广全民健身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对于儿童肥胖的问题,父母、学校、企业等各方面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实现健康饮食、健康身体。 新华网:打造健康城市、健康社区是本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在改善城市、社区健康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因素? 梁晓峰:《健康城市上海共识》提出,健康城市要建设适宜步行、运动的绿色社区,增加更多的体育、娱乐、休闲设施。要实现这一计划,需要在城市规划时考虑,能不能在道路旁留出自行车道、步行道,如何设计公众体育场馆以服务更多民众等。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此外,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未来建设健康型、老年友好型社区,还要考虑到台阶附近有没有升降电梯、公共卫生间的设计是否方便老人使用、自动扶梯的速度能不能稍慢一点等等。打造健康城市、健康社区有很多指标,亟待开展跨部门行动,将健康融入到所有政策。 |
- 2016-11-29厦门成立医防融合市级慢病防治中心 居民看病更方便
- 2016-11-26厦慢性病防治中心揭牌 多种慢病专家驻扎基层机构
- 2016-11-22沙县南阳乡扎实开展慢病随访工作
- 2016-11-17慢阻肺成为慢病防治“短板”
- 2016-11-11厦门签约家庭医生模式 管好慢病和老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