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和2016年,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先后确定了两批共11个省份作为综合医改试点。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工作研讨会,这些“坐在前排的同学们”介绍了有关医改的好经验、好做法。医改涉及强基层、管健康、降药价、提保障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本报记者根据会议发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开的医改简报和数据,对这些经验进行了梳理。 强基层“往实里做” 通过强基层,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老百姓方便就医、分级诊疗,一直是医改的着力点。但基层诊疗能力较弱、留住优质医疗资源难的情况仍有存在,对此医改试点省如何破解?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省,该省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2019年4月联合印发《江苏省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3年)》,提出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分类施策、系统谋划,明确27条支持性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尤其是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进一步加大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推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重视基层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等举措,让江苏省基层卫生人员数占全省卫生人员总数的比例从两年前的32.5%提高到34.3%。全省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达到68.4%,县域内就诊率达91.2%,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 为了实现首诊在基层的目标,湖南省全面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全省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患者满意度达到92.47%。该省通过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级公立医院等多重措施,实现县级二甲医院全覆盖,每个县至少有1家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二甲医院标准;由县级医院牵头成立辖区临床用药、护理、院感、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将制度体系建设全面延伸至乡镇,通过县级医院的培训指导,提升基层能力,强化救治协同。 安徽省立足在县域内解决老百姓的看病就医问题,多年来一直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了全省61个县(市)全覆盖。医共体内,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三类以上的手术占比达到46.7%,有20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水平;乡镇卫生院的活力增强,实现和县级医院信息的上下贯通,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落实公益一类保障。 管健康“联起手来” 解决老百姓看病的问题,根本方向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是要“整体作战”,推进医防融合,打造疾病防治链条,尽量使老百姓少得病、不得病。 如何将医防融合做到实处?在安徽省,医保和公共卫生经费打包给医共体,促进医共体防治融合和健康管理。在大部分县,在医共体牵头医院设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临床相关科室设置公共卫生岗位,县疾控中心长期派驻公卫人员团队入驻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和相关岗位,指导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监测预警。 如何保证防治链条使得上劲?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做好“3个下沉”:加快药品下沉,打破各级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限制,将三级医院的药品全部下沉到二级医疗机构使用,医保目录中的除必须限定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使用药品之外的其他药品全部允许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加快人才下沉,开展了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连续3年派出1000名城市医生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时逐步开放了多点执业,鼓励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加强资源下沉,加快推进医联体的建设,医联体建设覆盖了全自治区所有二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9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如何高效推进“整体作战”?陕西省已建立并联通了省、市、县三级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并完善了预约服务、远程医疗、移动支付、互联网医院的应用试点;承担贫困县县级医院对口帮扶任务的三级医院,与受援医院搭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立远程医疗工作制度,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常态化。 降药价“风生水起”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各省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药品耗材采购政策,促进科学合理用药,加强药品耗材使用监管,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 福建省为进一步降低群众药费负担,该省医保局联合省卫生健康委、药监局首次开展非一致性评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按照13个采购成功药品上年度采购金额8.45亿元估算,一年可节约医疗费用约5.96亿元。 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抗菌药物带量采购,通过专项采购,154个药品平均降幅达35%,最高降幅达88%,这项改革每年可节省药费支出将近15亿元,进一步减轻群众的用药负担,在全国产生了示范效应。 上海市为构建多方联动的药品集中采购格局,鼓励本市公立医疗机构以医疗联合体、单体,或自愿组成采购联盟等形式,探索开展药品集中议价采购,并明确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照中选药品价格平进平出,确保集中议价采购降价部分让利患者。 四川省创新医院和药店双通道模式,保障抗癌药品供应,完善国家谈判药品和部分高价药品支付管理方式。 青海省持续推进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和使用,开展省级集中统一采购工作,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强化中藏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调整完善医疗机构制剂调剂使用政策,更好地满足群众的临床用药需求。 强保障“感受得到” 药价降了,老百姓的负担是否真的减轻了,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是否提升了?试点省份的改革动作力求改革成果“感受得到”。 重庆市建立市级医改监测信息系统,对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动态监测,并运用监测数据开展绩效评估、处方点评等工作,确保了门诊、住院费用低增长,门诊患者满意度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双提升”。同时,该市联合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探索门诊费用的直接结算工作,相关地区患者无需备案就可在跨省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的试点医疗机构和药店,持卡刷个人账户结算跨省普通门诊、药店购药费用。目前,重庆市已经有280家医疗机构加入了直接结算平台。 福建省完善医疗保障政策,均衡地区的基金负担,在国内率先实行职工医保基金全省统筹,建立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制度。同时,强化医院成本管控,注重绩效考核引导,将费用控制相关质量纳入院长年度的绩效考核体系,最大限度避免医院逐利行为的发生,2019年全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下降到24%左右。 青海省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从去年的858元提高到今年的940元。在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规范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工作的基础上,该省今年更是明确加快开展医疗救助省级统筹,扩大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范围,在国家规定的病种基础上增加5个病种,从而使总数达到35种。 浙江省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分时段的预约诊疗,开展住院床位预约,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给患者提供移动支付、就诊提醒、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创建人文关怀医院,保障患者权益,构建医患共同体,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