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在抗疫斗争中,如何让大数据跑出速度、力度和温度? 在本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8号馆展区集中展示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地各部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开展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复工复产的典型案例。同时,也呈现了各部门和各医疗机构抓住数字化转型拐点,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的创新实践。 5G医疗,救人于千里之外 一边是福建福州,一边是湖北宜昌。屏幕两边的医疗专家们通过会诊系统查看了患者的检验检查报告单、电子病历等资料,结合前期治疗方案,一起商讨出新冠肺炎重症病人完善的诊疗建议。 在基层医院,查房医生将5G查房推车推入病房,调整好屏幕摄像头,就能让省级医院专家组医生实时远程查房。专家通过屏幕不仅可以实时抽调病人病历,还可与病人交流,对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进行指导。 在8号展馆,一帧帧画面掠过,让驻足的观众不禁感叹,新冠疫情阻隔了人员的流动,但新技术却让“空降”成为可能。 据介绍,我省依托省立医院搭建的福建省新冠肺炎远程指导中心,利用远程医疗平台和5G技术,建起跨越空间的战“疫”通道,实现与援鄂医疗队以及省内91家定点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分享。截至2020年9月中旬,该中心共远程巡诊近2000例次,远程会诊危重症病患近600例次。不仅如此,远程指导中心还联通了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五大洲,与加拿大、法国、波兰等9个国家和地区毫无保留地分享抗疫经验,向广大华人华侨传递祖国的温暖和关爱。 导诊消毒,通通交给机器人 有的撑着圆滚滚的身体尽职尽责“巡视”全场;有的扑闪着大眼睛,随时随地捕捉观众影像,等待解答各种咨询……在8号展馆,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0医院展位前,记者看到,智能导诊机器人“小美”堪称行走的医院“百科全书”。“关节痛挂哪个科室?”“今天消化内科有哪些医生看门诊?”“小美”不仅能熟练解答各种问题,还能听懂和分析常见疾病病症,进行导诊分流。 在孟超肝胆医院展位前,一台消毒机器人正在辛勤工作。“疫情期间,它可立了大功!”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器人采用全程智能操作,可以自动设定行进路径,智能识别环境内的物品并自主避让,能高效、精准地对环境物体表面和空气进行集成超干雾化过氧化氢等离子空气过滤和紫外线消毒,杀菌效果达到99.99%,大大减少了后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 多码融合,不带卡也能看病 不带就诊卡、不带医保卡,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在医院看病、结算、取药。 在8号展馆,记者现场模拟体验了一把“快速就医”。记者通过省立医院的微信公众号进入多码融合菜单,关联信息后获得融合码。凭着融合码,记者迅速在手机上完成预约、模拟就诊、结算等环节,所有流程一“码”搞定。 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多码融合是指“电子健康码”“医保电子凭证”“金融支付码”的多码合一,居民到医院就医无需携带就诊卡、现金、银行卡,只需一个“多码融合码”,即可享受无卡就诊、手机在线结算的便捷就医体验。该做法有效解决了医疗卫生机构“多卡并存、互不通用”、手机支付无法医保结算等堵点问题,目前已在省属医院先行上线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