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主题定为:建设一个更公平、更健康的世界。在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巩固全面小康,促进健康公平。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多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头疼的事。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缓解看病难,剑指看病贵,化解看病烦。近年来,福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对标医改先进,结合省会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特点,集中力量往最硬环节攻坚,不断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医改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为群众探索出一条福州特色的健康之路。 家庭医生来敲门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依伯依姆,说的这些要记住!有事就给我打电话,号码就贴在医保卡背面。”“记住了!我们一定按时吃药,做菜少放盐,少看电视。”……近日,家住台江区光明桥商贸城的黄老伯和老伴迎来了“老朋友”——台江区瀛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陈铭。 年过八旬的黄老伯和老伴平日里互相照应,黄老伯有10余年高血压、慢阻肺病史,老伴前两年因过于操劳引发脑梗,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年纪大了,到医院看病要折腾大半天,吃药也是想起来就吃,血压时高时低。”黄老伯说,“现在心宽了,多亏了他们!” 改变发生在2017年,福州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的健康守护者。不久后,黄老伯老两口和瀛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医生和电子健康档案。像黄老伯这样超过80岁以上的高龄慢性病患者,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关注的人群。他们享受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上门巡诊、慢性病随访和随时疾病用药健康咨询。 作为老人的家庭医生,陈铭格外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最近天气变化大,“放心不下”的陈铭趁工作间隙,与老人联系确认在家后,便和同事拎上健康随访包,10分钟后便拐进黄老伯家所处的小区,一口气登上5楼。见到陈铭,老人急忙迎出来,忙不迭“汇报”情况:“头不晕了,前段时间身上痒,买了药膏涂好多了,不过这几天常流眼泪。” 陈铭为老两口测量血压,详细询问黄老伯最近用药、饮食等情况后叮嘱道:“血压控制还不错,气喘没那么厉害了,记得每天按时吃药,饮食清淡些。不要窗户大开对着吹,要少看电视,眼睛难受可以滴些眼药水。” 陈铭的句句“唠叨”,两位老人认真听着,连连点头应和。“陈医生特别好,拗九节才来家里,今天又特意过来,太感谢了。” 告别老人,陈铭急着往单位赶,就在出诊的半个小时,她建的三个微信群又刷新了数十条信息,提问者都是所负责片区的居民,回答者是陈铭所属家庭医生团队的健康管理医生。返程途中,陈铭的电话再次响起,原来是居民要预约就诊时间。 瀛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郭实介绍,医改以来,中心建立5支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团队,实施网格化责任制健康管理。居民遇身体不舒服,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能咨询家庭医生团队,确有需要、出行不便的老人、慢病患者,可以请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慢病患者遇到开药间断、取药不便等问题,医生可依据对病患监测的健康情况,开具4周~8周的单次处方药量;突发急症或疑难病症,医生可帮助患者请求上级医院的远程会诊,或通过绿色通道转诊至大医院。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福州开出这些“药方” 2017年6月,《福州市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出台,在省内外率先提出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医疗资源与医保经费的三重守护者作用,实现签约服务、基层首诊、上下转诊、健康管理等“一站式”签约服务,真正发挥家庭医生“小病在基层、疑难有会诊、大病及时转”的作用。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如今,家庭医生签约已覆盖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费为120元/人/年,其中医保基金预支付基准额70元,个人缴费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补助30元。签约服务协议一年一签,期满后居民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 签约对象在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时,享受在原有普通门诊或特殊病种门诊医保报销比例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以及在医联体内转诊住院取消二次起付线的优惠政策。 福州市在市一医院、市中医院试点开设“家庭医生远程门诊中心”,开展“1+1(全科+专科)远程联合门诊”,对接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远程诊疗、预约诊疗、预约检查和预约住院等双向转诊需求。 “强”基层促“减负” 群众更有健康获得感 医改要突破,关键是基层要“强”。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患者留在基层就诊,在家门口看好病,也才能切实缓解老百姓的医疗负担。 截至去年底,福州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9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53所、乡镇卫生院125所、村卫生所2336所。经过发展,越来越多患者作了同一个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 为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福州在四个“持续”上下功夫: 持续提升基础硬件建设水平。出台《福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工作方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为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提升为二级综合医院的,市级每所奖励100万元,逐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枢纽作用和承接能力。实施村卫生所业务用房“村村清”行动,加强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实施村卫生所医保“村村通”行动,配齐村卫生所开通医保所需的电脑、打印机、摄像头等终端设备及网络接入。 持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县域医共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组建了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域全覆盖。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6所中心卫生院升级为二级综合医院。出台家庭病床服务规范,选择18家医疗机构作为首批家庭病床服务试点,畅通线上线下申请通道。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供给,提高签约对象在基层就诊医保报销待遇。 持续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采取“11个一批”措施提高全科医生覆盖面、软实力、吸引力和荣誉感;出台《关于全面提升村卫生所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在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及基本津贴全覆盖基础上,增加乡村医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交通补助、荣誉激励等保障;出台《福州市卫生技术人员下基层定期服务工作考勤管理办法(试行)》,今年3月1日起,对下基层定期服务的卫技人员实行钉钉定位考勤打卡或签到,切实把人才留在基层。 持续完善基层绩效激励机制。允许从医疗业务净收入和考核后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结余中提取20%~70%比例,作为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增量。每三年重新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提高基层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比例,二级医疗卫生机构高级职称比例提高至20%,基层医疗机构高级职称比例提高至15%,中级职称比例提高至40%。(福州日报记者 林文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