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卫生健康新闻网 > 急救常识 > 正文
生死一线救还是不救? 生命课堂教你如何救
2021-05-07 11:00:46  王丽虹 陈灵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姗菲  

市民都可以报名参加急救技能培训 (市急救科普教育基地 供图)

晕倒、噎到、烫伤、误服药物……意外总是突如其来,若救治不当很可能造成二次伤害,甚至会延误救命。可喜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学习急救知识,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市急救科普教育基地、红十字部门、医院等单位及各县(市、区)也一直致力于公众急救科普,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学会急救知识和技能,在必要的时刻出手挽救生命。在一些发达国家,应急急救知识普及率普遍在70%以上,目前泉州市的普及率并不高。今年5月8日是第74个“世界红十字日”。如何提高市民学习急救知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急救知识普及率?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生死一线 救还是不救

泉州晚报社员工学习心肺复苏技能 (陈晓东 摄)

如果见到有人突然晕倒不省人事,救还是不救?掌握急救知识的,此时就多了一份出手相救的底气,当然也有“万一施救不成功会不会惹上麻烦”的顾虑,但更多的围观者没出手的原因则是“想救却不懂怎么救”。

老人吃饭噎住昏迷

儿子用心肺复苏救回

今年1月7日中午,93岁高龄的林汉水吃饭时噎住昏迷倒地。当时在市区美食街上班的阿彬接到母亲电话后,立即赶回位于九一街的父母家中。他看到,父亲瘫倒在椅子上,不省人事,脸色发黑,手脚冰凉,大小便失禁。学过急救知识的他意识到,父亲可能是因食物堵住气管发生窒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他立刻帮父亲做起了心肺复苏。他持续不停地为父亲做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慢慢地,老人吐出了一团紫菜,又渐渐地有了粗重的喘气声。心肺复苏持续了20多分钟,老人有了意识,脸色渐渐转为红润。休息了1个小时左右,老人状态恢复正常。

2018年,阿彬前往泉州市急救科普教育基地(简称“科普基地”)参加了急救培训,之后一有机会就前往复训,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一次施展所长就是救了自己的父亲。“多亏学了急救,不然打120也来不及。”事后,阿彬心有余悸地说,“大家都应该学些急救知识,真的可以救命!”

动车上偶遇旅客晕倒

男子首次用所学救人

2020年7月初,洛江人董红光在福州站乘坐动车前往泉州。动车刚要发车时,坐在他前排的一名20多岁小伙突然趴倒在地,这一幕把周边旅客吓得不轻。他赶紧站起来,并让人帮忙将小伙翻过来,只见小伙嘴里不停吐白沫。

董红光于2019年1月在科普基地学习过急救知识,他先撬开小伙的嘴巴查看,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当时周边的旅客可能不懂施救知识,都不敢上前帮忙。他一边做心肺复苏,一边让旅客帮忙叫列车员。赶到的列车员通过广播寻找医护人员并拨打120电话,之后一名女性旅客也参与施救。过了七八分钟,小伙慢慢有了呼吸,人也苏醒过来。动车到了福州南站后,小伙被120救护车及时接走。事后,董红光感慨,这是他第一次碰到晕倒的人,也是第一次用所学的急救知识救人。

担忧救人不成惹麻烦

对急救知识认识片面

2019年4月下旬,在晋江安海镇安平桥公园,42岁的姚某晨跑时突然倒地,多名群众看见,但不懂急救知识,一时不知所措。派出所接到报警后赶来处置,但经检查发现男子已无生命迹象。法医初步判断,死者系自身病理性原因猝死。

“普通人毕竟不如医护人员专业,万一贸然实施心肺复苏导致他人死亡,家属找上门来怎么办?”记者采访中,部分市民表达了内心的顾虑,他们担心一旦施救不成功,反而会惹上麻烦。看到单位或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也将其当成摆设,认为与自己无关。

还有市民对急救知识的认知较为片面,仅停留在心肺复苏上。“曾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有人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救助被噎着的小孩,后来查了资料发现,还有外伤处置等知识。”已向科普基地报名学习急救知识的曾女士说,原来急救知识不只有心肺复苏术,其他知识在关键时刻也可以救命。

生命课堂 教你如何救

向学生普及急救知识(市急救科普教育基地 供图)

2016年,市急救科普教育基地成立,向社会公众开展急救知识科普宣传和初级急救员公益培训的专业化科普,截至目前已累计为约12万人次公众普及急救知识。同时,近年来,泉州市红十字部门、医院等单位以及各县(市、区)也在加大急救科普力度。

壮大志愿者团队

已培训助教169人

在动车上利用心肺复苏成功救助倒地小伙的董红光,就是科普基地的一名学员。“科普基地发展凝聚了众多急救科普志愿者的爱心和奉献。”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培训科主任、科普基地负责人陈荣明介绍,科普基地志愿者团队有助教169人,还有更多的志愿者正在培训中。他们均从学员成长为助教,认识到急救科普的重要性,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急救科普。

随着急救科普的深入推广,学员和助教中也涌现了阿彬、董红光等众多救人英雄。“他们不仅仅救了陌生人,还救了自己的亲人。”陈荣明举例道,2019年3月的一个晚上,学员汪先生的妻子突然说自己全身麻木使不上劲,说完就晕倒了。汪先生识别出妻子的心跳停止,立刻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几分钟后妻子心跳恢复,送往医院急救被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当晚进行手术,术后第二天便清醒了。“生死就在一瞬间,汪先生说,没想到培训急救知识后,先救的是自己的爱人。”

陈荣明说,助教除了平时参加开展科普活动,每周还要参加1至2次的内部学习,巩固、提高急救科普教学技能。

公益科普持续5年多

1.3万人获初级急救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急救科普基地设有心肺复苏、创伤急救等6间培训室,配置心肺复苏模型、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培训器械,常态化向公众开展急救知识科普宣传和初级急救公益培训,定期举办急救科普开放日、亲子体验班和线上线下培训等。自2016年成立以来,该科普基地已组织全市12万余人学习了急救知识技能,其中1.3万多人参加初级急救员培训课程学习并获得合格证书。据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学习急救知识,助教和学员中涌现出许多救人救己的案例。2018年,助教林女士在动车上用心肺复苏术救人,后来她的小女儿吃果冻导致气道阻塞,她迅速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2020年,学员潘先生在笋江桥附近利用心肺复苏术救活一名溺水女子……

此外,各县(市、区)也有急救科普的创新举措。南安市红十字会经常举办救护培训普及活动,今年4月份,南安市红十字会在红十字博爱驿站开展了现场初级救护培训普及活动,并应邀为2021年南安第一期退役军人技能培训班学员开展应急救护培训。2018年,石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楼设置了该市首个市民急救技能体验点,该体验点除了有各种急救器材,还设有体验区、值班区,市民可通过操作示意图,在救护培训师的指导下,近距离了解、操作急救用品,提升急救技能。

开展“六进”活动

现场普及急救知识

为了扩大急救知识的普及面,急救科普基地还积极开展急救知识“六进”(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活动,针对学校、公共服务机构等重点人群开展宣教。

今年3月15日,陈荣明向泉州市公安局首期辅警集训班的400名辅警开展急救培训,理论课后,54名志愿者组成的助教团队在操场上教辅警们学习心肺复苏和创伤包扎实操技能;今年2月4日下午,陈荣明带领10余名助教来到泉州晚报社,向单位员工普及急救知识,利用人体模型现场教授心肺复苏术和如何使用AED;今年4月7日,泉州市中小学“急救进校园——万人急救培训”启动仪式在市实验小学举行,当天解放军联勤部队第910医院的医护人员进入该校,对五、六年级学生开展急救培训,今后每年都将到该校开展急救实操演练;2020年6月,鲤城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队成员在市区中山公园内手把手教市民急救知识,仅周末两天就对500多名市民进行了培训……


1   2  


更多》图片新闻

生死一线救还是不救? 生命课堂教你如何救

疫苗接种“不断档”

成功了!全国首例!革命性的飞跃!

建设更公平更健康的世界,对“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说不

福建首家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中心落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