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三十载,她是宝宝的“守护神”
——记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赖小萍 赖小萍(左一)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资料图) 东南网8月29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戴敏 通讯员 陈天长 兰永忠)8月19日,首个“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80名医师获颁“中国医师奖”,长汀县汀州医院儿科主任赖小萍作为获奖者之一出席了颁奖大会。 宝宝的“守护神” 参加完颁奖大会第二天,赖小萍便马不停蹄地回到了长汀,没来得及休整,立即回到了岗位上。“这么大一个科室,事务繁多,我得早点回来处理,另外也要给预约好的宝宝们看病诊疗。”赖小萍说。 因患儿小,起病急,来势猛,病情变化快,又不会表达病痛等特点,儿科被很多人称为“哑巴科”,而赖小萍从事儿科工作一干就是近30年。 1989年大学毕业后,赖小萍进入汀州医院从事儿科工作。为了做好这份“哑巴科”工作,赖小萍刻苦钻研,虚心请教,不断汲取新知识,探索新疗法,总结出了一套儿科诊疗经验。“相对于成人,儿科工作中与家长的沟通更加重要,包括症状、过往病史、过敏药物等,通过家长的描述,能让我们更有把握确诊患儿的病情。”她说。 谢石宝与赖小萍共事18年,在他眼中,赖小萍对于提高医疗技术的执着最让他佩服,“她不仅抓住每一次出外学习交流的机会,更是通过这些机会与各医院的专家们形成长久的联系,遇到难题时及时咨询,同时获取儿科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一手信息”。 “一个好医生不是靠包装和宣传而知名,而是靠良好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赖小萍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担负着每月2000余人次门诊和500余人次住院的临床诊治工作。每天查房后,她坚持到门诊坐诊,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下午一两点钟、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回家吃饭。2018年春节前,流感爆发,汀州医院儿科日门诊达600多人,住院病人达130人,她每天工作在12小时以上。 走进汀州医院儿科办公室,墙上悬挂着的红色锦旗尤其引人注目。近30年从医,赖小萍凭借精湛的医术拯救了一位又一位患儿。 2014年,科室收住了一名患有严重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患儿肺发育不良、并发呼吸衰竭,是最疑难的新生儿疾病之一,随时都有可能死亡。赖小萍果断组织科室的骨干抢救,给予保暖、扩容、改善循环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抢救,患儿终于转危为安。随后,患儿又在医院观察治疗了20多天,赖小萍和同事们全程24小时监护,最终孩子痊愈出院。事后,患儿家长送来了锦旗和一箩筐龙眼,对赖小萍和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