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 风雨交加的夜里,老陈走在出诊的路上,这样的路他已走了42年。 在南安市英都镇坂头村,有位乡村医生陈谨棋,今年65岁的他,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为乡亲们行医看病,如今已坚持了42载。说起陈谨棋,村里人无不竖起大拇指,都说他为人诚信、憨厚、老实,跟家里的亲人一样。 20岁那年,由于憨厚、老实又上过初中,陈谨棋被村里推荐到县城参加医疗卫生知识学习,并在南安金淘卫生院实习。23岁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成了一名“赤脚医生” ——半农半医的卫生员。回到村里的第二天,他还没来得及休整就背起了一个印有红十字的药箱,穿着白大褂,挨家串户,开始了行医送药的历程。 那还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交通不发达,走访行医都得靠两条腿来丈量山路,有时一天要在崎岖的山路上来回走上一二十公里,而陈谨棋在这些山路上一走就是十几年。 为了让他能更好地为乡亲们看病,村里给他“开后门”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有时在出诊途中,自行车的链条掉了、车胎漏气了,他也来不及修理,直接把车子放在路边,背着药箱一路小跑往病人家里赶。 改革开放之后,老陈有了小积蓄,就为自己添置了一辆先进的交通工具——摩托车,这为他在走访察诊中提供了方便,节省了大量时间。 不管是在走路查诊的年代,还是在骑自行车查诊的岁月,或是乘坐现代交通工具的当下,也不管是在深夜还是风雨交加的日子,不管是晴天暑日还是连绵雨季,只要病人有需要,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出门赴诊。治得了的病,他都会尽全力医治,自己治不了的,就建议送医院治,有时还亲自陪着送去。作为“赤脚医生”的他,从不计较医疗费用,有时遇到困难户或五保户,他连药费都倒贴出去。 乡村“赤脚医生”,是农村特有的“白衣天使”,担负着全村人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重任。儿童接种防疫,老人例行体检,他不但走家串户发药,还得讲解预防知识,通常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42年乡村行医路,辛酸自知。陈谨棋说,如今乡村医生流失严重,这个群体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身份,“我们最盼望的是对身份的认同,将来能有个养老的保障,只是不知道,退休后有谁来接着做……”尽管如此感叹,他却无悔一路风雨。 □泉摄汇影友 黄少锋/图 黄少锋 黄婷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