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建自然资源 > 正文
三级联动!省自然资源厅聚焦“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党建品牌创建
2024-03-27 16:07:41  作者:   来源:海峡资源报   责任编辑:郑琳芸

3月1日下午,闽西山乡雾霭茫茫,绵绵细雨淅淅沥沥。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龙岩市自然资源局、永定区自然资源局相关党支部党员,来到永定区虎岗镇郑坑废弃矿山修复施工现场,就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调研。

这是省自然资源厅处室党支部与市、县(区)自然资源局相关党支部开展“三级联动”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的一个缩影。

聚焦“党建+生态修复” 打造党建特色品牌

根据部署,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党支部与龙岩市自然资源局机关党支部、永定区自然资源局机关党组联动,共同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党建品牌创建工作。

活动伊始,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党支部就明确提出,挂钩联系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党员干部推进工作就深入到哪里。龙岩市自然资源局机关党支部也响亮地提出,要根据永定区自然资源工作实际,坚持政治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永定区自然资源局组建以局党组书记为组长的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深化“红领行动”,争当“红土先锋”,按创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党建特色品牌相关要求,扎实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清亮行动”,展示生态“清”新、作风“清”正、成果闪“亮”、品牌响“亮”的自然资源系统工作风貌,为全力打造南方传统小煤窑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永定样板”、推进永定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省自然资源厅党组组织开展的一项创新举措,如何让省、市、区“三级联动”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多次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深入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施工现场,以机关带基层,不断强化“三个氛围”,凝聚起省、市、区自然资源工作的强大合力。

为传承闽西革命老区“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龙岩市自然资源局机关党支部注重发挥上下联动、沟通协调作用,以党建促业务,把闽西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党建优势和发展优势,将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纪律建设贯穿于生态修复各项目管理实施全过程,对上积极争取生态修复项目资金支持,对下指导、督促基层做好各生态修复项目施工和资金使用管理工作。

为擦亮“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党建品牌,永定区自然资源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日常工作中,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热情,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生态修复治理“三级联动”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模范。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项目一线摸实情、探实底,实现推动工作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全力推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各类难点、堵点问题的解决,推动全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三级联动”齐抓共管

作为我省重点矿区,永定区曾因矿而兴,但随着经济转型,大量煤矿关停,留给该区更多的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裸露等生态后遗症。煤矸石顺坡堆放、挖损形成的高陡边坡导致出现地质安全隐患和废弃煤矸石压占土地等问题。为破解这一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难题,在永定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永定区自然资源局主动作为,积极履行工作职责,与当地财政部门、属地乡(镇)政府等通力协作,全力做好永定区集中连片废弃矿山实际情况摸底和项目实施方案的策划编制工作。经过努力,2022年6月,在省、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精心指导下,永定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以全国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入选国家级示范项目,获中央财政补助3亿元。

省自然资源厅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永定区矿山现场核实生态修复情况。

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了资金保障,就要尽快把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落到实处。对此,永定区自然资源局本着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照上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下发的废弃矿山图斑,开展矿山生态(现场)调查和生态问题识别。同时,对矿山地形地貌、生态状况、气候水文、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对全区53处废弃矿山修复点实行一点一策,精心编制各治理项目点的实施方案,采取分阶段、分任务、分工程量的方式开展煤矸石清理、水土流失治理、水生态修复、土地复垦、植被恢复。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重要内容。在统筹实施过程中,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党支部不定期派员深入废弃矿山修复治理现场指导,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强源头管控,凸显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龙岩市自然资源局机关党支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调研提出的“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的嘱托,邀请专家学者,统筹做好永定区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指定党员全程参与永定区生态修复工程的指导和监管。永定区自然资源局负责施工技术要求、规程的监督,其他成员单位做好相应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该局党组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经常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深入废弃矿山修复治理现场开展调研,及时了解项目实施进展情况,高位推动并协调解决各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施工单位共同探索针对煤炭废弃矿山煤矸石生态修复的创新办法,同时对打造永定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为严格资金管理,永定区注重加强各项目点资金使用和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在资金使用上,明确由区矿业集团作为项目资金代监理单位,建立专门账户,严格按照《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要求,建立永定区自然资源局、财政局、矿业集团三方监管机制。区自然资源局与相关项目所在乡(镇)对项目实施、资金使用、项目管理、跟踪监测实施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定期对项目实施推进情况及工程质量进行考核。所有资金支付由区自然资源局按照项目经监理核实后的进度及资金监管相关规定予以报账,以保障资金执行率,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生态修复治理实施任务。

聚焦项目攻坚建设 狠抓进度提速增效

为推动区域内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的改善,永定区自然资源局根据废弃矿山面积大小、修复难易程度等实际情况,本着成熟一批、评审一批、施工一批的原则,将全区53处废弃矿山修复点分三批进行评审施工,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完成37个煤矸石堆存点的煤矸石清运、土地平整等工作,清运煤矸石126.8万立方米。目前正在有序推进虎岗镇郑坑、高陂镇大坑、抚市镇基安等6个乡(镇)44处修复点的复绿复垦、截排水沟等工程,涉及项目(治理)面积约1.29万亩,均超额完成2023年度治理目标任务。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位于虎岗镇东南部的郑坑煤矿区因粗犷式无序开采,给当地环境造成较大破坏。据统计,当时无证小煤窑有39个,高峰期达到40多个;另有2家政策性关闭退出煤矿,总面积约350公顷,治理面积约19.79公顷。为尽快恢复该区域生态环境,永定区自然资源局与项目实施单位通力合作,采取“削坡减载+建排水系统+平整耕地+回填覆土+绿化”等工程措施,高挖低填平整采矿平台、修建环形排水系统、回填耕植土、修建机耕道、清理废弃煤渣、修整坡面。

永定郑坑煤矿正在整治的新耕地。

3月1日,笔者在郑坑煤矿废弃矿山修复现场看到,整个作业面呈扇形状布排,多台挖掘机仍在清理煤矸石,运输车辆来往穿梭,昔日废弃矿坑已披上绿装。据了解,郑坑煤矿治理项目已完成煤矸石清理清运约12.3万立方米,修筑排水沟2830米,种植乔木及油茶嫁接容器苗3000余株。经过整治后的废弃矿山已看不到裸露在外的煤渣,一坵坵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新增耕地已初显端倪,农田周边水利灌溉设施、田间道路建设已全部完工,77.29亩新增耕地呈现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连成片”新貌。

聚焦生态修复闯新路 产业转型富一方

在永定区龙潭镇枫林村,只见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溪水潺潺,一条宽阔平坦的村路点缀在青山绿树间。走进枫林村万花园林有限公司,只见宽敞明亮的温室内,一株株或红或白或粉或紫的蝴蝶兰花开正艳,花农们正忙着将各色蝴蝶兰成品花组盆、装箱,准备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过去,永定区6个产煤乡(镇)有近一半群众从事与煤炭行业有关的工作,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帮助当地群众实现从“煤老板”到“农老板”的转变,永定区自然资源局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角度,在开展大面积生态修复的同时,把目光瞄向了专业技术、管理水平等门槛较低,且比较适合“煤老板”转型的农业产业,与各产煤乡(镇)共同探索矿区产业转型之路。

龙潭镇枫林村曾经是永定区主要矿区之一。昔日地表裸露、煤尘遍布的废弃煤台随处可见。如今,这里已成为蝴蝶兰花海,白色、粉色、淡紫色的蝴蝶兰竞相绽放,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曾经的“煤山”变成了“美山”。

万花园林负责人谢凡生告诉笔者:“去年,来自日本的白色蝴蝶兰鲜切花订单大幅增加,我们已经出口超过100万株。”这些蝴蝶兰品种中,白色的“白花黄心V3”在日本市场上备受追捧,销量火爆。作为我省第一家蝴蝶兰鲜切花出口企业,万花园林有限公司在枫林村建立了智能温室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花卉大棚,年产蝴蝶兰苗800万株,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

看到蝴蝶兰产业的巨大潜力,龙潭镇采取筑巢引凤的方式,吸引外地客商入驻已初具规模的500亩蝴蝶兰产业园。

因地制宜,多管齐下。永定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的实施,逐渐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主办单位:福建省自然资源厅       承办单位:东南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