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清频道> 社会民生> 正文

又到年暝兜 春联的来历你到底知道多少?

fq.fjsen.com  2015-02-11 08:52:11  田由 来源:福清侨乡报  我来说两句

又到年暝兜了,节令风俗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贴春联。

春联的来历,说法颇多。清代学者梁章钜《楹联丛话》第一篇“故事”称:楹联起源于春联,天下第一副春联就是孟昶所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有人则认为联语早于春联,理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早就有对句,每对对句就是一副对联。唐初的律诗,每首至少都含有颔联和颈联,若单独书写张挂,便是对联。敦煌研究院谭婵雪女士在研究了大量敦煌遗书后,也提出门联出现于唐的看法。唐人每到正月初一就在大门两边挂桃符,桃符上往往写带有福禄性质的吉祥话,又常常是对句,这便是春联的起源。

春联自诞生之后,一方面为文人墨客所钟爱,作为炼词造句的雅戏在他们之间交流;另一方面又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而成为风俗。尤其到了明清以降更为普遍,成为上至皇帝贵胄、达官重臣、文人骚客,下至村夫野叟、引车卖浆、平民百姓的共好。

关于春联,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有一则是这样的:明代以文才称着的解缙家门口正对着一家土豪的竹林。一年除夕,解缙在大门上贴了一副砉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土豪见其有讽刺自己之意,便叫把竹子全都砍断。解缙见状,也在上、下联末各添一字,成为“门对千竽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土豪见了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看了又不慌不忙地在上、下联末再加一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土豪再也无可奈何,只好躲到家中不再见人。还有一则是关于清朝湖北名士李仕彬的,说的是一年除夕将至,私塾先生要考考他的学生,早早写好一只上联贴在书斋门口让学童作对。先生出的上联是“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为乾坤增色。”许多学童绞尽脑汁也对不上来,而年纪最小的李仕彬却不慌不忙抓起先生书桌上的毛笔,写下“新春雷未动,击一声鼓,替天地扬威。”乐得老先生喜不自胜,一把把小仕彬抱起,连声称赞“神童,神童!”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当过私塾老师,善撰对联。他曾在门前贴一副门联,上联是“粗菜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下联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律身训子堪称两善。革命烈士方志敏是个文武全才的革命者,一年过年,他在家门口贴上一副春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后来他又把这副对联写好挂在卧室里,时时鞭策自己。一九一四年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当上了大总统,会国哗然。时湖南巨绅、前清翰林王闿运给总统府大门贴一副对联,上书︰“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使得袁世凯十分尴尬,老百姓见了却十分开心。

福清做年贴春联时间大多在年暝廿七八筅堂之后,还讲究有门必贴,大门、二门、房门、窗门、灶前门要贴,甚至猪栏门、牛栏门也要贴。贴“福”字、“春”字斗方(福清话叫“春头”)时并不倒贴,因为福清话中“倒”和“到”的音相差甚远,并不似普通话那样音同把“福倒”吉化为“福到”。福清人家以往贴春联讲究书法,往往都要央请村中字写得最漂亮的人为自家书写对联,有钱的大户人家甚至出巨资请名家书写春联。因此每到年暝家家户户门口俨然今天的书法展览。全不像现时一些有钱有大厝人家以贴印刷的金字春联为派头。

  • 责任编辑:陈瑜辉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