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清频道> 社会民生> 正文

赵涛:新中国第一位经济学博士

fq.fjsen.com  2015-11-24 08:23:40  滕端钦 来源:福清侨乡报  我来说两句

她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经济学博士,她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的第一位女秘书长,她还是我国股票市场建立的主要倡议者和建言人。她就是中南海智囊团里的巾帼——中央政策研究室原秘书长、研究员、知名经济学家赵涛。而颇少人知道,她还是一位福清媳妇——赵涛。

一个偶然的机会,获悉这位女学者将于11月初随丈夫王远枝(原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司长、现中国民营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回福清省亲的消息。11月5日,记者终于见到了她,只见她一身朴素的衣服,个子不高,体态微胖,带着一副眼镜,温和的笑容,令人觉得和霭可亲如邻家大妈,但是朴实的外表隐藏不住她身上的智慧。

悠闲的午后,氤氲茶香中,记者聆听赵博士聊她那段鲜为人知的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改革与管理出谋划策的工作经历。

而立之年涉及经济学

赵涛1951年出生在安徽省一个干部家庭,1979年硕士毕业后在安徽省委党校当了教员,1983年,酷爱经济学然而已到而立之年的她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世界经济博士学位。1986年博士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高校里最早设立博士学位的学府,她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经济学博士,先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宋涛教授和吴大琨教授。

赵涛多次通读过《资本论》,长于通过调查研究和国际比较,进行宏观经济全局和趋势的研判,尤其在宏观调控的政策选择、工具搭配和时机把握等具体谋划上,见解独到且颇多建树。她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的系统论和“两弹一星”的总体设计方法,引起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不久,她就参加了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用系统论和总体设计方法研究宏观经济管理的研讨活动。系统地从全局高度、从总体利益研究和探讨问题,对其后来的经济政策研究工作影响深远。

曾经的女智囊

缘于其工作性质,赵涛绝大多数研究成果不为外界所知。1986年11月份,35岁博士毕业她就进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经济组研究经济政策,后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劲夫麾下首倡“保值储蓄”,对过度偏离商品价值的价格,她提出“用行政手段迫使价格接近商品价值”的调控思路,为抑制1988年的通胀作出了贡献。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她告诉记者,当时,正好碰上国家经济通货膨胀,老百姓抢购之风严峻,她写了一篇文章分析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经济里如果多发票子就容易形成“工不如商”的状况,则容易造成工业萎缩,如果继续发展下去那将形成“商不如屯”,这样容易造成虚假繁荣,最后导致经济萎缩,所以她觉得我国不适合主动搞通货膨胀。这篇文章引起当时的书记处研究处的领导、老同志的好评,而她的“保值储蓄”成为一项决策。

1987年底不久,赵涛接到上级交代的任务,要和另一位老同志一起研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样的。年轻的她主动担当起了此项研究重任,由于该研究课题涉及到许多的理论,为此,她天天加班,翻遍马恩的原著,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她顺利完成任务,得出了结论就是社会主义是物质财富繁荣的社会,大家按劳取酬,各取所需,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资本主义发展成熟以后的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赵涛说,虽然不知是哪位领导需要,但是只要一想到自己的研究能为领导的政策主张有帮助,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 责任编辑:周丽芬     标签:福清 社会 经济学 博士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