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清频道 > 今日聚焦 > 正文

福清市发布“1+1+N”人才政策大礼包

2023-02-06 17:18:09 作者:陈盼兰 来源: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林学武   我来说两句

福清新闻网2月6日讯(记者 陈盼兰 )在2月4日举行的福清市·厦门大学科技成果对接会暨科技人才创新发展大会上,福清市发布了“1+1+N”人才政策体系,从人才“引、育、用、留”四个方面大胆创新,展现满满诚意。

为构建层次分明、梯次衔接、领域全面的市级人才认定、评价和支持体系,市委、市政府围绕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制定出台了福清市“1+1+N”人才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在融创业就业提供最坚实的政策保障。其中,第一个“1”是指《福清市级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该办法适用于在融就业创业的全职引进人才、现有人才,不受国籍、户籍限制。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列入认定范围,事业单位干部列入认定范围,教育、卫生健康人才按原有政策执行,仍可享受晋级奖励。

第二个“1”是指《福清市“融聚英才”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市产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教育卫生高层次人才等各类人才资源总量突破30万人。

“N”是指支持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才科技创新发展、支持青年人才聚融发展、鼓励台湾同胞来融就业创业、推动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发展、加强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和培育、支持宣传文化人才发展、“圆梦福清”人才回归工程、鼓励产教融合培育产业技术人才等9项重点人才专项政策和住房保障办法。

据介绍,“广、准、好”是“1+1+N”人才政策体系的三大特点。

人才政策体系在认定范围、行业覆盖、聚才渠道三方面做到了“广”。

认定范围上,针对在融就业创业的全职引进人才和现有存量人才,对省级、福州市级的高层次人才进行政策衔接,制定了福清市级高层次人才的认定标准,全面健全优化福清市不同梯次的人才结构。

行业覆盖上,不仅聚焦教育卫计等民生领域,还重点关注地方特色产业链条,实施产才融合职教技工培育工程,更在新闻传播、文化艺术、竞技体育等文化强市的新兴业态上进行探索实践,为福清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人才保障和战略储备。

聚才渠道上,通过“以奖代补”鼓励现有人才深造提升,强化学科领军人才的定向培养和师徒帮带,设立教育、医疗等科研学术创新专项奖励金;采取“一事一议”专项招聘,简化招聘流程,优秀人才不设考录比例和单位编制限制,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返聘待遇和名医工作室在融设立奖励。

人才政策体系的第二个特点是“准”,做到了优势把握准、育才导向准、认定体制准。

优势把握上,市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资金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通过在融院校开设紧缺专业、校企签订委培协议、打造特色产业学院等措施,全力打造福清“职教城”。

育才导向上,从科创主体培育、三创平台建立、成果对接转化、稳岗激励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制定有效配套扶持和加码资金奖励,创新推出科技项目研发贷款、成果转化损失保险等金融产品,打造集聚科创资源和要素的新引擎。

认定体制上,突出以“用”为导向,保持对人才的动态认定调整。通过资格认定制、自主评价制和企业配额制“三管齐下”,赋予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自主推荐权,构建部门和企业齐抓共建的新局面,确保人才应认尽认,不落一人。

人才政策体系的第三个特点是“好”,发展前景好、经济待遇好、配套服务好。

在发展前景上,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直聘为教育、医疗系统的中、高级职称;优秀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公费赴国内外知名院校、机构访学研修;优秀退役运动员直接进入教师面试招聘,允许先上岗、后考证;在省外工作的籍贯在福清或配偶在福清工作的人才,在干部回调、国企任职等开设绿色通道。

经济待遇上,每年新增配套财政资金近3000万元,对F类、G类和福清市上报认定的省级A、B、C类人才进行从落地到晋级、到荣誉、再到认定的延伸配套补助。

配套服务上,在福州市“闽都英才卡”的基础上,结合福清市实际情况,针对C类及以上人才推出本土版的“玉融英才卡”,给予医、财、住、行、工、学、用、政等一条龙服务保障。在住房保障方面,推出限价商品住房,配售面积上提20%以上,还有人才购房补贴、购房贷款贴息、租赁住房补贴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