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神斗宝转三桥 古代福州人这么过元宵
www.fjnet.cn 2013-02-22 10:36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多位专家讲述,跟市民朋友们分享福州元宵节的风俗历史 如今街上依然可见一些市民带着甘蔗送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宋朝诗人辛弃疾的词中,古代元宵佳节盛况被描述到极致,城内灯火通明,一片璀璨,人头攒动,言笑晏晏。前日,收藏家展示的福州清代花灯让我们大饱眼福,而作为新春佳节的压轴大戏,古代福州人是怎样过元宵的呢?昨日,福州几位民俗专家讲述了民国以前,古代福州元宵节的一些有趣风俗,赶在元宵来临之际,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迎神、斗宝、妇女出门“转三桥” 闽山巷曾是福州三坊七巷最热闹的小巷,内有闽山庙,每年元宵节,除了每家每户挂出的花灯外,还有很多制作精巧的花灯都集中在这里展出,形成盛大的灯会,也称庙会。而从庙会中派生出的“迎神、斗宝、转三桥”等,都可以说是闽山庙的特色文化,在福建文史馆馆长卢美松老师看来,这非常具有福州地方特色。 每逢元宵,人们就到庙会游玩,酒过三巡之后,抬着神仙的塑像上街,所到之处都要放鞭炮欢迎,很是喜庆,俗称迎神。福州民俗专家齐上志老师说,“此外,还有不少文人雅士抱着自家的各种宝贝前来,相互品鉴‘斗宝’,当时,各式各样的花灯,也成为了斗宝的内容之一。” 而到了夜晚,华灯高照,随处可见“转三桥”的妇女。卢美松老师介绍,“转三桥”始于宋代。在古代,元宵夜可以说是妇女们最为热切盼望的节日,平日里深居宅院的她们,无论贵贱,在这个晚上都可以打破惯例上街游玩。对于这个难得的机会,妇女们自然要梳妆打扮得光鲜亮丽,到庙内焚香拜神之后,就可结伴同行游玩了。富贵的乘轿,其他则徒步。 “因为南方水乡,桥多,这样的活动被称为转三桥。”齐上志老师说,而如此多的女子盛装出行的场面,自然吸引了大批男子跟踪围观,哄抢掉落的首饰,清朝诗人写道“彤檐高揭露妖娆,月色灯光映翠翘,年少路旁虚目送,两家女伴转三桥。”正是个中风情,自民国以后,“转三桥”被取消了。 送灯带甘蔗这风俗延续至今 春节到元宵前夕,福州还有送灯习俗,为娘家人给出嫁之女送灯,在福州方言中,“灯”与“丁”谐音,故取添丁之意,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如未生育,则送“天赐麟儿”灯、“孩子坐盆”灯,第三、四年如还未生养,便送“橘”灯,含有“焦虑”之意。生育后可送“状元骑马”灯、“天赐麒麟”灯等,直送到外甥(外孙)16周岁为止。 “此外,还有人喜欢在送灯的时候带上甘蔗等,寓意节节高升。这个风俗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沿用。”齐上志老师说。民间童谣:“正月元宵灯,外婆爱外甥(外孙),送来红红橘子灯,吉利又添丁。”写的就是这个故事。 而元宵节一过,按照旧有的福州风俗,不管多好看的花灯到了正月廿九都要全部烧掉,民俗专家方炳桂老师说:“按照古时候的说法,不烧掉会变成鬼怪。”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正月廿九之后,孩子们要开学了,家长怕孩子玩物丧志,而在当时又没有很好的保存花灯的技术,所以要全部烧掉。 本报记者黄妍文/图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21]武夷山市兴田镇:元宵蝴蝶花灯巡游拜府
- [ 02-21]各地多姿多彩迎元宵节
- [ 02-20]组图:泉州传统花灯过海 台南新春闹元宵猜灯谜
- [ 02-20]福州南后街扎灯人 多是原住民
- [ 02-20]"两马同春闹元宵"试亮灯 台湾民俗特技首登舞台
- [ 02-19]福州元宵灯会明晚起开始亮灯 观灯攻略仔细看
- [ 02-18]扛着甘蔗送花灯 闽都元宵传统民俗闹热榕城
- [ 02-18]福州南后街各式花灯受追捧 庆元宵送灯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