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收藏家现身说法:曾经想“捡漏”差点吃大亏
www.fjnet.cn 2013-10-19 09:30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2012年,拍出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居然是赝品,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为什么在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陷阱频现?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人有着浓郁的“捡漏”情结,按照资深艺术评论家何光锐的调侃,“但凡家里有块破碗,都幻想是个祖传的官窑。” 而抱着“捡漏”心态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人,往往容易成为陷阱里的“猎物”。 今天,福州多位资深收藏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哪些人最容易掉进“捡漏”陷阱。 这些人易掉“捡漏”陷阱 A 急功近利的“土豪金” 脸谱:五六十岁以上,有钱,不懂行 “有钱,不懂行,老想着捡‘大漏’发财的,往往是(骗子的)狠宰对象。”福州的Z先生告诉记者,这类“土豪金”通常来说年纪偏大,在五六十岁以上,福州及周边地区早期暴发起来的各类“包工头”最为典型,正如Z先生的一位长辈。 该长辈经常从朋友的朋友、战友的朋友手里收一些“宝物”,价格不算贵,并且都有熟人的“人格担保”,表示“宝物”背后有非常曲折的故事,若非人生遭遇不幸,急需用钱,此番决不会低价出售。 “他前前后后买过十几样所谓宝贝吧,找我一看,都是些材质低劣的寿山石、假的宝剑、甚至还有假的貂皮大衣和塑料盆景。不过好在这些东西价钱都不算贵,直到有一次遇到一个大陷阱,差点被骗走一套房子。” 据说是该长辈当年施工队里的一个老熟人,自称在新疆继续从事建筑事业时,机缘巧合获得了一块高达一米多的和田玉,因为急需用钱,所以想以低价转卖给熟人。 “老头子差点就换出去一套房子了,但是因为这次的事情比较重大,让我一定要去帮忙看一下。结果听说我要去,对方就以各种理由逃避,我当时就判断十有八九是假的。后来为了让老头子死心,坚持去看了一次,不出意外,果然系造假,而且那个人家里还放着一堆造假的赝品。”Z先生说,这世上哪来那么多低价出售背后的心酸故事,想捡便宜往往要吃大亏。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31]收藏之“走漏”故事:黄扬木雕百元成交
- [ 01-31]火车站现“退票潮”捡漏有讲究 铁路人员为你支招
- [ 01-25]罗小成散文集《捡漏》首发式举行
- [ 01-13]"超强购票日历"走红 "购票达人"分享"绝技"
- [ 11-21]盗墓贼出没拆迁工地挖文物受审 团伙头目称"捡漏"
- [ 08-31]藏友9000元"捡漏"青花瓷 被鉴定为仿品50元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