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民生 > 正文

上下杭会馆见证商业街坊格局 专家回忆往昔繁华

www.fjnet.cn 2013-11-05 16: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福州新闻网

南郡会馆

明朝,上下杭地区商业开始萌发,并逐渐开始壮大。鸦片战争后,福州作为“五口通商”口岸开埠,客商往来上下杭愈加频繁。民国时期,这一地区的商贾文化达到高潮。随着商业的兴盛,各地的商人纷纷在此设立同乡会馆。这时的会馆既有商业贸易的需求,也成为联络乡谊的纽带。

据《福州双杭志》记载,双杭地区商业崛起于明代。清代中期至民国初年,此地成为辐射全省、沟通海外的商品集散地,聚集了260多家商行,经营物资多达500多种;金融业兴旺发达,各类金融机构云集,东南银行、中央银行福州分行等先后在此设办事处及分理处,私营钱庄兴盛时达110多家,成为当时的金融中心。

会馆具备多种功能于一身

福州著名的民俗画专家、书法艺术家陈友荣老先生曾在上下杭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对上下杭历史文化的研究颇有心得,陈老数百幅民俗画中关于上下杭题材的画作就达五六十幅。

他向记者介绍道,清末至民国期间,上下杭地区会馆云集,有过16个旧时商业会馆,集中当时台江近半数的会馆映衬出双杭地区多元化的商帮文化和闽商实力之盛。

“会馆是双杭地区极具特点的人文景观,这些会馆馆庙结合,建筑富丽堂皇,既有建馆者的家乡特色和地域特征,又吸收了福州地区的建筑艺术风格,甚至融合了西洋建筑的精华。如古田、建宁、寿宁会馆等,它们的规模躲在一千五百平方米以上,会馆中多建有厅堂、戏台、酒楼,兼有书斋、花园,雕梁画栋,牌匾纷呈,楹联荟萃,集商业、联谊、媒体、住宿等功能于一体。”陈老说道,上下杭的会馆具备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对福州历史文化研究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此外,会馆还有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作用,即为到省城赶考的考生提供考试落脚的地方,具有公益性质。

抗日战争爆发后,福州局势动荡,商品购销艰难,一些商行就此倒闭。解放后,国家又对上下杭片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些商行宅院被改为国营商店的批发站、商业公司、仓库或者居民大杂院。商帮、会馆处所日渐式微,难觅踪迹,以至于现在,能找到遗迹的少之又少。

黄恒盛布品远销省内外

黄氏老宅成孩童嬉戏场所

上杭路217号,这是黄恒盛布店的旧址。说到黄恒盛布店,这家布行的布品在当时生意兴隆,远销省内外。而布行的主人黄占鳌、黄占鸿家族更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号称有“百万家产”,家族拥有着钱庄、布庄、酒库、煤矿等多家企业。

曾经辉煌的黄氏大宅地址在下杭路192号,经历近百年的风雨侵蚀,已经褪去富丽和光环,但曾拥有的恢弘大气依旧留有清晰的痕迹。

布行起源来自一名叫林裕源的商人,当年他在上杭路开了一家恒盛布店,青年黄占鳌就是布店里的学徒,办事灵活的黄占鳌透出一个精明商人的气质,被林裕源看重,与其结成亲家。店主林裕源死后,由其儿子经营布店,但经营不善致布店生意江河日下,黄占鳌便接管了店里的生意,也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家族史。

据史料记载,黄占鸿在1915年担任福州总商会会长,黄氏家族的实力达到了一个顶峰。1924年,黄占鳌去世,黄占鸿之子黄如涛接管家族产业,此后,黄氏家族历经多次变故逐渐没落,解放前后,黄氏家族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

张老伯在黄氏老宅里住了将近60年,“房子得有百来年的历史了,过去是福州有名的布行,房屋大到可以连通到上杭街那边,以前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后来陆陆续续搬走了不少,现在又要改造,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张老伯回忆起小时候住在宅子里的趣事,他说经常和自己的小伙伴在此嬉戏打闹,因为房子大,房间多,有人躲起来,其他人想找到人还得费老大的功夫,院落连着上下杭,有点像故宫的感觉。后来,院子的木头开始腐朽,很多楼梯都不再稳当,这些孩童时打闹的记忆也只能存在自己的脑海中了。

福州新闻网

永德会馆

南郡会馆变身幼儿园

延郡会馆仅剩地界碑

沿下杭路往南走,一座红砖建筑便伫立路边,这正是坐落于下杭路92号的南郡会馆,是清朝末年由闽南商帮集资建成。

会馆坐北朝南,面积约2000平方米,四面为红砖清水墙。会馆中间大门横匾刻有“南郡会馆”。两边仪门为拱形门框,上面各有一青石额刻“河清”、“海晏”,墙裙为4块浮雕,典雅别致。整个门面保存尚完好。

会馆内设戏台、天井、大殿、厢房甚至还有鱼池,在大殿中供奉有天后妈祖。会馆充满闽南气息,廊柱所用的青石雕刻精致,出自惠安名匠手笔。据介绍,于山白塔寺的青石圆雕龙柱正是来自从此地。

时光荏苒,现在的南郡会馆已变身成幼儿园,名为“后洲街道中心幼儿园”。

据陈友荣介绍,清代中期南平地区的客商曾在双杭地区的海防前(延平路)建立“延郡(平)会馆”,作为在福州进行商贸活动储货、交易、客宿的场所。闽西、闽北各地的木、竹、米、茶、纸、菇、笋及薪炭等土特产品,运抵南平汇集后,由闽江顺流水运东下转口福州,再由福州远销国内外市场。同样的,福州商家也组织百货、棉布、京果、海产、果品、日用杂货等供应南平地区。南平的不少大商号都派员长驻双杭地区办理商务。现在,延郡会馆只在路边留下一块地界碑以及早就成为居住楼的老旧房屋。

永德会馆象征两县连心

地址所在与瓷器颇有渊源

在张真君祖殿斜对岸的田垱社区硋埕里20号,就是永德会馆所在。“硋”即福州方言中的“瓷”,“硋埕”即瓷器专卖市场,这是因德化人在此经营瓷器而得名。

永德会馆中的“永德”为永春、德化两县的简称。两县地域毗邻,所产陶瓷成为福建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经济上往来频繁,让两县商人联系密切。

两县在福州商帮集资修建的会馆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光绪年间重修,民国20年(1931年)重建。在榕建立会馆的目的之一是利用三捷河往闽江的水路,把德化的瓷器运往全国各地。会馆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224平方米,大门上悬大理石刻镏金牌匾,“永德会馆”四个大字赫然书于其中,融合了中西建筑两种风格。

会馆第三层面积400多平方米,在重建时,设计成了当时会馆建筑中的中式厅堂样貌,形成中国传统建筑与仿西洋建筑嵌套的建筑样式。会馆内设有戏台,每逢神诞节日演戏,就会在戏台上演福州传统闽剧,有时也演出闽南高甲戏和提线木偶戏,同乡们借这样的机会团聚一堂,联络感情,增进情谊。

解放后,永德会馆作为公产,由台江区房管局管理,先是成为台江草席厂的厂房,后又被租给福州汽车改装厂。上世纪末,汽车改装厂停产,房管局又将会馆租给福州清辉文化工艺厂。如今,这座砖、石、木结构的楼房因年久失修而破损严重。

随着城市的发展,上下杭街区的商业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早已终结,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与周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相比,显得那么弱不禁风。只有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原有属性和景观特色的基础上,对街道空间、购物环境、基础设施、商业布局等方面进行调整和重塑,才能使其历经百年的商业积淀得以重见天日。

(福州新闻网记者 黄新锦 邱陵)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