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1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通讯员 卢余清 董扬洁) 近日,记者来到海拔400多米的永泰县富泉乡,这里树木葱郁,满目青翠,山林之间有一群灰褐色的山羊在啃草。等山羊长到25公斤左右后,一头可卖四五千元。 富泉高山羊因膻味轻、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在永泰乃至福州素有声名。不过,前些年因价位低、养殖技术难、风险大,少有人养。 改变,源于该乡下院村一名85后——李伟。 李伟,出生于1985年,家境贫寒,父母身体都不好,干不了重活,兄妹三人学费一度需靠政府和亲戚接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2002年,身为老大的李伟初中一毕业就跟随亲戚去武汉,做干货生意,供弟弟妹妹上学。 2011年,李伟有了一些积蓄,但他觉得这样一直飘在外面终究不踏实。当年2月,他动起了在家创业的心思:利用优良的生态、植被资源,养殖富泉高山羊。 但他的想法,遭到父母和女友的反对:“养什么羊啊,风险太大了!” “我们这里有养羊的传统,但基本上是凭经验,过去由于技术要求高、羊病难治,很多村民才放弃养羊外出打工。”李伟说,“这种纯粹吃青草长大的高山羊,肯定有市场!” 说服了父母和女友之后,他利用积累的10多万元购买了50多只羊、搭建了20多间羊圈。“以前,由于不好养,每户一般养不到10只羊,耗时收获却不大。所以,我决定搞规模化养羊。”他说。 很快,他便体会到创业的艰辛,每天起早摸黑,放羊上山,赶羊回圈。前期的大笔投入,也让他捉襟见肘,“回家乡头两年,我基本上没买过新衣服”。 更大的挑战则来自技术方面。为此,他到乡里和县里向畜牧业专家请教,到书店买回专业书籍琢磨,还不时上网寻找各种难题的答案。“我小时候也放过羊,但真要养这么多羊,确实感觉学问很大、压力很大。”他说。 除了掌握理论,他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渐渐地,他摸索到了门道,成了当地有名的“土专家”。他的“羊事业”也越来越大:如今,已发展到300多只,去年出栏70只,纯收入16万多元,今年收入可望超过30万元。原本困窘的家庭,日渐改观,生活好转。 看到李伟养羊尝到甜头,村民们纷纷效仿。下院村只有135户450人,大多外出打工。如今,全村规模养殖户已增加到20多户,下院成为富泉羊养殖最集中的村。 “如果没有看到李伟这么大规模地养羊,而且收益很不错,大家都不敢养这么多。”村支书李钻潮告诉记者。 陈紫瑞以前一直靠种地和打工维持生计,生活并不富裕。在李伟的带动下,他从只养三四只羊发展到去年养60只,再到今年养120只。“一年如果能卖50只,就能赚10万元左右,比在外打工强多了。”陈紫瑞说。 去年5月,李伟申请成立永泰富泉乡青青草生态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下院及周边村的20多户村民加入。“成立合作社,有利于养殖户之间交流技术,防治羊病,也有利于大家抱团,统一价格,防止打‘价格战’。”乡党委书记连开福说。 作为“领头羊”,为了乡亲们的共同富裕,李伟毫无保留地奉献着。他养了三只种公羊,其他人养的母羊来配种,都是免费的。平时,大伙儿有什么难题来问,他都尽力帮助解决。 “我家里备的治疗羊病的药比较多,他们有需要,随时都可拿去救急。大家一起交流,就能更好地提高技术,把富泉羊养得更好。”李伟说,“明年,我准备把养羊数量翻一番,达到600多只。同时,再争取吸收1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大家一起致富。” 记者感言 呼唤这样的示范榜样 脱贫致富需要寻找路径,而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是最佳选择之一。不过,囿于自身资金、技术、市场风险等方面的考量,很多人迈不开投身产业化的关键一步。这时,如果有一个良好的示范和引导,将会起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李伟就是这样的示范榜样。富泉高山羊虽久负盛名,但农民担忧其疾病传染难以控制、市场预期不好,很少有人规模化养殖,根本起不到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作用。在外闯荡多年的李伟,毕竟眼界开阔、思路灵活,既敢干又实干,返乡规模化养羊获得了成功。他闯出了名堂,其他村民才有了信心,才敢接着干。 羊放养在山上,只要领头羊走到哪,其他羊就会跟到哪。在富泉高山羊养殖产业中,85后的李伟就是一只不折不扣的“领头羊”。 |
相关阅读:
- [ 11-12]吴建华:年逾不惑,他返乡赶着香猪奔富路
- [ 11-09]吴泽炎:做只蚯蚓,回到村里松松这块土地
- [ 11-08]柘荣“本山大叔”愿做只蚯蚓 自掏腰包搞村里建设
- [ 11-08]李菊园:心怀丈夫遗愿,她领着乡亲种茶致富
- [ 11-05]兰林金:双手重残,他却把绿树种满荒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