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民生 > 正文

盛夏车内降温啥方法最有效 专家:加快空气流通

2014-07-08 09:52:22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记者正在进行汽车防晒降温实验

炎炎夏日来临,停放在阳光下的汽车很快就会变成移动烤箱,不少车主们为了让爱车“退烧”,尝试了各种方法。连续开关车门5次能降温?颜色越深的汽车温度越高?网传的降温和防晒方法是否有效,记者搜罗了几种常见方法,通过实验为你来揭秘。

实验一:

4种降温方式

哪种更靠谱

6日13时,户外实时温度为35℃。电子温度计显示,车内温度为43.5℃。第一次实验,记者将空调风量调至最大,车窗紧闭。1分钟后,车内温度下降至39.1℃。2分钟后,电子温度计显示为37.6℃,降温幅度达5.9℃。

第二次实验,记者让车内温度回升至43.5℃,开启空调外循环,将风量调至最大,同时打开车后窗。1分钟后,车内温度下降至38.1℃。2分钟后,电子温度计稳定在37.9℃左右,降温幅度达5.6℃。

若采取打开车门的物理降温方式,效果如何呢?记者进行了第三次实验。电子温度计显示,车内温度为44.2℃,实时风力为4级左右。记者将汽车的4个车门全部打开,2分钟不到,车内温度就降到35.2℃,与当时气温接近。

对于近日很火的“连续开关车门降温法”,记者同样做了实验。在开启副驾驶座的车窗后,记者连续开关驾驶室车门5次,副驾驶座降温1.8℃,车后座降温仅1.3℃,第四次实验效果并不明显。

专家:

车内外空气对流快 降温效果好

实验结果表明,与单开空调相比,开空调同时开后窗的降温方式在前期降温效果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降温速度开始减慢。华速名车维护基地的客服经理林祥武介绍,开车窗和将空调设为外循环,能加速空气的对流。车内热气被快速排出,因此降温效果明显。他建议车主可以在开车后的前2分钟先开窗通风,再转用空调降温。

福州大学车辆工程系的赵云教授分析说,打开车门是被动的空气流通,所以当车内外温差较大或空气流通较快时,降温效果会比较明显。连续开关车门5次的方法利用的是空气动力学原理,通过加速热量对流从而达到降温效果,此方法等同于人为引入风力。

赵教授表示,因车内座椅多为蓄热材料,物理降温不能使其在短时间内很好地散热,车内温度虽有下降,但人体舒适度较差。赵云建议,在上车前可用10%浓度的稀释酒精溶液在车内喷,或用湿毛巾擦拭座椅和方向盘。车主也可在座位上放置易散热的竹垫子,可减轻炙热感。

实验二:

3种防晒方法

哪种更有效

开车门降温体感不好,开空调降温油耗大,很多车主更倾向于给汽车做好防晒工作。将车停放在阴影处、加罩遮阳罩、选择浅色车,哪种方法更防晒?记者进行了第二轮实验。

6日14时,户外实时温度为36℃,记者选两辆车型相似的白色车进行测试。停在车库内的两辆车,车内温度均在35℃上下,比户外温度稍低。记者将两车从车库内移出,并排停放,一辆经烈日暴晒下,一辆使用遮阳罩。30分钟后,在太阳直射下的“裸车”,车内温度显示为41.9℃;罩有遮阳罩的汽车,车内温度显示为41.2℃。随后,记者将“裸车”移至树阴下停放,30分钟后,车内温度由41.9℃降至38.7℃。

记者还测试了白色、银色、黑色、红色等4种不同颜色的车辆在烈日暴晒1小时后的温度差。电子温度计测量显示,暴晒后温度最高的是黑色车,为51.3℃,其次是红色,最低温是银色车,为47.8℃。

专家:

遮阳罩只挡紫外线 阴影处防晒效果好

实验结果显示,当车辆停放在车库内或树阴下等阴凉处时,防晒效果较好。而使用遮阳罩的防晒效果并不明显。林祥武说,汽车遮阳罩和防护膜其实并不能起到降温的效果,它的主要作用是遮挡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因高温暴晒会加速汽车漆面和车内皮座椅、仪表台等设备老化,车主应尽量将车停放在阴凉处。

对于不同颜色车辆车内外温度的变化,林祥武分析说,黑色吸热速度快,所以车表温度升高最快。但车内温度除了受车身温度影响外,还会受汽车内饰颜色和材质等因素影响,并不是颜色越深车内温度一定就高。暴晒时间延长,不同颜色车辆的内部温差会变小。

(福州晚报记者 陈若凡 文/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