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政经 > 正文

千年文脉滋养有福之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福州范本"

2015-01-07 09:37:08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时任辛亥革命纪念馆馆长、今年68岁的李厚威,回忆起开馆盛况仍激动不已。“那天上午,习近平同志来剪彩,下午他又带了一批客人来,并亲自讲解。开馆一个月内,他来了三次,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抢救林觉民故居,在当时引发了一场文保“大震荡”。也就在那年,福州启动实施了多项全省乃至全国首创的紧急保护措施,首次对全市64处名人故居、历史纪念地和代表性建筑,比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挂牌。“到1992年1月,这64处场所全部挂牌。至此,过去没有覆盖到的、没有列入文保单位的文物点都得到了保护。”黄启权说,此举成为全国首创。

同一时期,福州市启动修复的还有林则徐系列遗迹。林则徐,世界禁毒先驱,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福州是林则徐的故乡,是他出生、求学、成长以及晚年退养之地,也留下了一系列与他相关的珍贵遗迹。1995年6月3日,林则徐铜像在白湖亭落成。同年10月启动维修林则徐墓地。1997年3月,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开工修复,6月30日竣工,7月1日开放。时间之短,令人赞叹。

做好文保工作,需要人力保证。1991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制从3人增至13人,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从无到有。毕业于厦门大学考古专业的林果,成为首任考古队队长。

“市考古队是1992年1月成立的,当时多个部门都在合并或精简,而考古队却逆势成立,至今仍是全省唯一具有法人地位的考古队。”林果告诉记者,考古队成立以来,在文物抢救、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也为后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以及“海丝”文化遗产保护及联合申报“世遗”立下功劳。

“当年市委、市政府解决文物事业的‘四个一’,值得称道!”采访中,众多文物工作者都表达这样的心声。“四个一”是什么?黄启权对此作了解释:

——一个局。1995年6月,福州市文物管理局正式成立,作为市直二级局,人财物相对独立,定编20人。福州在全省最早成立文物局,比省文物局成立还早,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也算比较早的。

——一个队。建立福州市考古队,1991年6月正式成立,定编8人。20多年来,福州市考古队在多个考古领域创下辉煌业绩,特别在西沙水下考古、“南海一号”沉船遗址、平潭“碗礁一号”等水下考古发掘工作,成果丰硕。

——一颗印。从1992年开始,城建项目立项时需要征求文物部门的意见,加盖市文管会(后改为市文物局)的印章。

——一百万。过去,福州全市每年的文物修缮经费只是从城市维护费中列支8万元,1991年3月现场会议定,从当年开始,此项费用每年市财政拨款10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

保护文物,法治保障是根本。在黄启权收集的资料中,记者看到了一份会议纪要,上面写着《1991年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要办好7件实事》,其中就包括“修改《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这项工作。

“类似立法当时在全国都没有先例,要写什么,怎么写,这让大家摸索了好多年。”当时在市政府法制办工作、条例草案执笔人陈公文说,1995年6月,市政府法制办拟出了较为成熟的初稿,此后多次公开征求意见。

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省人大常委会批准,1997年2月4日,历时8年、15易其稿的《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颁布施行,成为全国第二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方性法规。由于许多措施在全国具有开创性,法规受到了国家文化、文物、建设部门的高度肯定。

“这项法规不长,就24条,但每条都很管用。”全程参与该项立法的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官君璧说,立法针对我市实际,将文保“四个一”等好做法吸纳其中。法规还赋予人大监督权,依法保护,福州市的大致历史风貌得以保留至今。“这样的成果,得益于这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