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的嵩口还想走得更远 投资经营示范公司、招募培养本地大学生、创办示范文创店铺……如今,闽台合力探索的古镇复兴“嵩口模式”已成为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关注的实验案例,当地农业、老建筑、民俗、手艺等经济文化力量重焕生机。 旧元素得到改造。雷连鸣说,这几年美丽乡村建设,为嵩口的复兴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条件,道路整治了,环境改善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没有整治前,有的老房子橱窗被撬走,现在探头装了,院落圈起来了,乡村硬件得到了保护。” 老元素得到激活。鲍瑞坊说,好多传统文化的东西出现,包括鹤形路的夯土墙,做木工的、切石头、弄瓦片的老工匠重新出现。还有老的汤圆担,也有人“挖掘”出来,重新挑到街上卖。“古镇复苏了,人流慢慢多了。老百姓可能不一定懂得什么是传统,但他知道这个东西挑出来,会有人喜欢,会有人买,文化和经济搭配起来可以更长久。” 嵩口是基于乡村记忆的活化实验,希望重塑一种乡村生活的现代形态,这注定了它不可能急于求成。古镇的改造呈现良好态势,但仍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一些问题依然有待在现实中作出解答。 譬如,年轻人的问题。在鲍瑞坊看来,目前古镇吸引年轻人回来的效果挺好,但依然需要努力。“年轻人很有情怀,也想做一番事业。前两年我花了很多时间鼓励他们,让他们的情怀根植下来。但是到底花三年五年在这里值不值得?最终要靠嵩口越来越好,才能支撑起年轻人的梦想,配得上他们的情怀。” 而嵩口本地是否能跟上节奏也是鲍瑞坊考虑的一个重点。“最终嵩口能不能发展,和老百姓息息相关。业态做得再好,老百姓跟不上,也是失败。新古镇新思维,我们的建设很慢,但老百姓跟上步伐可能更慢。” 有关乡村治理模式的探索也在继续。“老人觉得现在生活好多了,但乡村原来的关系被打破了,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把老百姓带动起来,这个我们还在摸索。”鲍瑞坊说。 雷连鸣认为,政府做这项工作时,不仅是观察者,更是参与者。嵩口这类古镇型乡村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群集聚到嵩口,还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年轻人在嵩口留下来,结婚生子,会碰到就医就学等配套问题;城里人周末“自驾游”到嵩口,有停车场等配套问题。 “嵩口模式是不是可以复制?外来的年轻人如何与本地人更好融入?希望嵩口走出一条自己的路。”“80后”的雷连鸣在思考。 (原载《新华每日电讯》7月22日9版草地周刊,本报有删节) |
相关阅读:
- [ 09-09]罗源龙山、永泰嵩口招商 生态乡村游项目成热点
- [ 02-28]永泰嵩口镇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今年启动保护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