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碗礁一号沉船出水古物是福州为“海丝”港口的重要见证。 福州新闻网11月22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张旭/文 张人峰/摄)滚滚闽江潮,尽向东海流。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的福州,再次吹响了向海进军的号角。 日前印发的《对接国家战略建设“海上福州”工作方案》,将市委、市政府的雄心壮志展露无遗—— 福州2015年海洋经济总产值为2928亿元,到2020年要增加到7000亿元,5年增长超过4000亿元!这份自信来自何方?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专家,为大家梳理这本“经济账”。 历史深处的自信:海洋文化 是福州文化的“本源和根” “福州是中国少有的数千年持续繁荣发展的港口城市。”市社科院海洋研究专家叶钦地说,在距今5000年的昙石山文化时期,福州先民就开始“向海掘金”,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和厚重的海洋文化积淀,塑造了福州城市鲜明的海洋特色和优秀的海洋精神,海洋文化是福州文化的“本源和根”。 福州自汉以来,一直是中国持续繁荣的最重要的国际性港口城市之一,它与宋元的泉州港、明末的漳州月港、清代的厦门港等一时鼎盛不同。 汉时,东治(福州港)为中国东南最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唐时,福州是中国三大港口城市之一,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宋时,福州与泉州同为中国四大港口城市之一;在元代泉州港成为世界性大港之时,福州港依旧是中国繁荣而重要的国际性港口城市。 尤其到了明代时,福州成为郑和下西洋的基地和朝贡贸易的主要港口城市,郑和七下西洋拓展“海丝之路”,进一步打开了中国通往欧、亚、非大陆的海上通道,大大促进了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到了清代,船政及其学堂设于福州,福州成为洋务运动的主要基地和对外重要通商口岸。 叶钦地说,造船与航运技术水平决定人们与海洋互动的深度与广度,是海洋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福州自古就以出色的造船与航运闻名,福州古人“以船为车,以舟为马”。 长乐吴航头自古就是造船基地,“吴王夫差曾造船于此”。晋王朝于连江设“温麻船屯”,营造航海船舶。唐代福建造的船容积大,可运米数千石。宋、元、明时期,福建造船业已是全国首屈一指,“海舟以福建为上”。福州是宋明使船、册封船、抗倭战舰的制造基地。明永乐郑和以长乐为下西洋的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清代福州船政创造了诸多中国近代造船与工业之最。 叶钦地表示,福州海洋文化传承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移民文化与侨文化及海外文化的优秀传统,形成了以“海纳百川、开拓永福”为核心的人文特质,而这正是闽都文化的核心特质与现代精神,即“开放包容、团结开拓、务实创新、居安思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精神,这也是古人给予现代福州人建设“海上福州”的历史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