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走进罗源体验畲家花轿。记者任思言 摄 两岸大学生领袖营创想会 集思广益话海青 “我觉得我们这个题太好了,明年可能还会出现在这里!”昨天下午,两岸大学生领袖营创想会在海峡青年交流营地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台湾和大陆的135名大学生领袖代表分为12组,每个小组派代表轮番上台演示自己心目中的海青节。 “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进行两岸传统文化的研习交流意义重大,我想请问大家,最迫切想了解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吃!”在活动现场,两岸大学生的交流轻松活泼,欢声笑语不断,提出的点子既天马行空,又常能切中社会热点和实际。各组学生分别从传统文化研习、关爱弱势群体、关注两岸手工艺发展、促进两岸美食文化交流、两岸人才互通、影视作品交流等角度阐述了自己对海青节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台湾德名财经科技大学的学生会会长叶发元告诉记者,这次,他们小组带来的主题是《两岸传统文化交流》,重点围绕美食展开策划。“我们发现两岸的美食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希望明年的海青节能够多一些食品制作的环节。”叶发元透露,食品制作的灵感来自于文化街各县市区文化展示体验馆里的仓山馆。“将茉莉花搭配各种茶叶,竟能产生不一样的味道,他们还将花朵制作成饰品,很有趣。” 当晚9点,领袖营还举行了结业式,第11组的“提升两岸大学生交流,共圆中国梦”、第5组的“筑梦挑战”及第7组的“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策划分别获得了前三名,主办方表示,这些创意将纳入明年海青节举办项目的参考范围。 两岸媒体福州行 两岸交流越来越便捷 两岸媒体福州行活动13日举行,今年活动主题是采访环马祖澳旅游区建设。来榕参加海峡青年节的9家两岸媒体共16名记者赴连江,了解黄岐至马祖“小三通”航线开通一年多来情况,对两岸携手做大做强环马祖澳旅游区充满信心。 两岸记者来到连江黄岐,了解“小三通”以来台货和连江特产销售情况。大家观看了正宗连江鱼丸制作过程,并采访了部分两岸特产商店老板。黄辉食品店店主黄辉告诉记者们,他的店铺不大,但月营业额可以做到五六十万元,顾客当中台湾的占到四成左右。“小店生意不错,都是托了环马祖澳旅游区建设的福。很多游客把店里特产当作伴手礼,上船之前买了带回台湾送人。就在上月我还和马祖一家商会签订了年供150吨鱼面的协议呢。” 下午3点半,从马祖驶入福州港的客轮准时停靠在黄岐客运站。两岸记者兴致勃勃地举起相机、摊开采访本,和刚下客轮的旅客们聊了起来。来自台湾《联合报》的记者林宸谊说,她采访了一名在马祖生活的黄岐姑娘。对方告诉她以往回娘家要绕大圈辗转多趟飞机,前后共需两天时间,现在随着黄岐至马祖航线的开通,坐船25分钟,“椅子都没坐热就到家了”。“从两天缩短到25分钟,真是快太多了!我还听说现在大陆其他地方人要去马祖旅游,办证也十分方便,两岸交流真是越来越便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