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翻看电脑里的老照片,夕阳红照相馆的摄影师游源飞思绪翻滚,又回到了35年前。
现在的东街口。(邹家骅摄) 翻看电脑里的老照片,夕阳红照相馆的摄影师游源飞思绪翻滚,又回到了35年前。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正值盛年的他飞上天空,给1983年的福州航拍大量图片,留下了珍贵的“肖像”。如今他的手上还留下10张老照片,珍藏至今。 机缘巧合被选中航拍福州 1983年,福建省建委打算航拍一组反映福州建设成就的照片,参加次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展览。 这个光荣的任务为何独独落在游源飞身上?游源飞说,是机缘巧合。其父是福州第一个拿国务院津贴的人像摄影家,平时耳濡目染,他很早就接触了摄影。确定人选时,游源飞刚从市建委调任省建委宣传科干事,精通摄影的他还身兼《中国建设报》摄影记者,各种条件综合起来,“就他了”! 1983年8月,游源飞在义序机场乘上飞机执行任务。他带了4台相机,组织还给他配了一名工作人员装胶卷。说起这情形,游源飞忍俊不禁,这情形像极了上战场,前头放枪,后头装弹夹。因为机翼遮挡的原因,拍摄中,游源飞要用绳子绑住身体,探出身子俯拍。 第一天,尽管之前已进行过适应训练,游源飞还是吐得昏天暗地,飞了一会就匆匆回程,勉强拍的照片也糊得厉害。“颠簸得太厉害了,耳边都是像拖拉机一样的轰轰声。”第二天,碰上雾天,视线不好,仅拍摄了30分钟,但游源飞吸取教训,顺着飞行方向拍,照片质量大大提升。第三天,天空放晴,飞机终于畅快地绕着福州城飞了一圈,将全城的标志性地标都拍了个遍。 游源飞还记得,当时直升机是苏联的,只能飞到500米高度,飞到鼓山时,机翼几乎都要碰到树梢,仿佛用手一伸就能捞住。这个情形他毕生难忘。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