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产业融合是根本,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 专题协商会上,5名委员分别就产业融合、机制创新、文化传承、乡村旅游、金融扶持等角度畅所欲言,汇聚起助推乡村振兴的“好声音”。 市政协委员潘辉认为,福州农业产业的实际现状是产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一二三产融合不深,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农业是乡村最传统、最基础的产业,没有加工的农业永远是弱势农业,因此必须把促进产业融合作为根本途径。”潘辉建议,在新一轮乡村振兴中,要把当地特色农产品加工作为连接工农、沟通城乡、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范围和转变产业功能,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知名品牌。 福州拥有丰富的华侨资源。对此,市政协常委陈京香建议,福州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应按照专业化、社会化和模块化的思路,通过采用综合PPP(公共私营合作)开发模式,引入和促进包含华人华侨企业和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强大合力。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载体,但也不能一拥而上,同质竞争。“永泰有古庄寨,连江有三落厝,黄岐半岛有石屋渔村,不同建筑风格和民俗特征,是历史遗存的宝贝。”市政协委员鲍习羽认为,将自然和文化进行结合,是福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一要务。在鲍习羽看来,福州可借鉴日本、德国以及成都、浙江等地的成功经验,重点发展观光农场、休闲农庄、民宿农家、儿童体验、养老疗养等类型,走出乡村各具特色的路子。 对于绿色金融,市政协委员苏良涛呼吁坚持以绿色乡村建设投资者的民生情怀、三农情怀、企业情怀回归金融本源,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广覆盖、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增强乡村“吸力”,唤醒乡村“活力”,激发乡村“潜力”,为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协同发展贡献金融智慧。 有了“高大上”的硬件,文化为魂的“软实力”同样重要。市政协委员谢裕波说,要坚持传承保护与地区发展建设并重的原则,创新乡村传统文化载体发挥作用的平台和渠道,提升乡村风貌与古建筑的保护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