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天然氧吧”的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记者 叶义斌摄 福州日报记者 林洪相 黄凌 省林业局刚刚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福州2018年森林覆盖率已达57.26%,比2016年的56%提升了1.26个百分点。“2年1.26个百分点,看似不起眼,却很不容易,可以说是举全市之力的结果。”从事35年林业工作的市林业局调研员张顺恒说。 来看一组数据:2005年至2007年,我市森林覆盖率从54.7%至54.9%,每年仅提升0.1%;2007年至2012年,5年均停留在54.9%,未有变化;2013年为55.3%,至2016年56%,年均约增长0.23%。 比较而言,1.26%,是“跃升”式的增长了。 据了解,目前全市森林面积约为96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6%到57.26%,净增森林面积约21万亩。 植树造林“上山下海进城” 森林覆盖率是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百分比。福州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水域面积大,林业基础较好,可造林地块少,加上项目用林多、病虫害时有发生、火灾隐患仍存、盗砍滥伐等,在目前的基础上,森林覆盖率很难做到较大幅度提升。 提高森林覆盖率的途径是增加面积,因此首要任务是找到合适的地块植树造林。 怎么找?“上山下海,见缝植绿。”市林业局造林处处长黄乃嵩说,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全民动员、绿化福州”行动,重点建设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生物防火林带、森林生态景观带,进行重点区位林分修复,同时想方设法利用抛荒地和非规划林地造林。2014年至2018年,全市共植树造林62.45万亩,其中去年造林绿化10.9万亩、中心城区种植乔木25万株,为森林覆盖率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罗源把“造林目光”瞄向沿海滩涂地。几经试验,该县林业部门克服用地难、除草难、成活难问题,在罗源湾滩涂除治互花米草2173亩,营造红树林1740亩,构筑了一道沿海绿色生态屏障。 此外,我市组织实施了城乡绿化一体化,大力推进森林进城,让城市公园森林化、道路水网林荫化,近期还开展了“村植千树”村庄绿化三年行动,计划每年600个村,每村新种植1000株树,推进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村庄“四旁”绿化美化;实施“珍贵树种示范区建设”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计划到2022年,建成3万亩珍贵树种造林示范区,森林质量提升景观带达110公里以上。 国有林场从“砍树”到“看树” 一方面要增林,另一方面要减损。2017年起,我市国有林场全面叫停商业性采伐,提高全市禁限伐比例达100%,此举全省首创,走在全国前列。 “我们从‘砍树的’一下子变成了‘看树的’。”闽清白云山林场场长黄跃华说。 叫停前,全市国有林场属自收自支,年均约需采伐商品林1.1万亩。而今,林场各项开支由财政负责,靠采伐木头过日子成了历史,林场工作实现转型,由采伐为主转为培育和管护森林资源为主。 相比2年前,白云山林场森林面积从5.7万亩增至6万亩,增加了3000亩;罗源国有林场则增加了9000多亩。 “一片林地被砍伐后,新种植树木要5年才能成林。”黄跃华说。 1.1万亩商品林采伐后能卖2000万元左右,但禁采带来的生态效益远不止此。根据测算,森林资源每年少采伐1.1万亩,将产生综合生态效益近2亿元。 严控“绿色银行”采伐限额 “十三五”期间,上级下达我市的年森林采伐限额为86.724万立方米。在实际执行中,近年来我市严格管控,能不批的尽量不批,能不采伐尽量不采伐,年均采伐仅占限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进一步减缓了森林资源的消耗。 在张顺恒看来,森林就是“绿色银行”,如果不采伐而任由生长,年均蓄积量可增长8%左右,全市近千万亩森林面积,年可增加“利息”(蓄积量)约330万立方米。 永泰县2017年开展了林地占补平衡扩大试点工作,积极补充林地资源,目前共完成补充林地确权发证面积8498亩,确保林地红线不突破,进一步提高了永泰县及全市的森林覆盖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