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删繁就简、化难为易——数字金融科技何以纾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

2019-05-07 07:56:42 颜之宏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培欣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福州5月6日电 题:删繁就简、化难为易——数字金融科技何以纾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

新华社记者 颜之宏

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于6日在福州开幕,如何利用数字金融科技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成为与会者们探讨的重要议题。记者近日在调研中发现,数字金融科技在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上有所突破。

融资难,成为摆在小微企业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广州市西遇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晓华,作为一家主营鞋类产品的小微企业主,融资时走过传统金融行业的老路,也走过数字普惠金融的新路。

在他看来,不需要不动产、股权等担保,只要有天猫旗舰店的流水,就可以获得完全无抵押的贷款,这样的放贷流程和审批效率,着实让小微企业在解决融资问题上吃了“定心丸”。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别于传统金融行业给小微企业放贷所需要的一系列繁复的流程和材料要求,数字金融科技几乎让小微企业经营者实现了“一键通办”。

——网上交易流水成为小微企业经营者申请贷款的“信用背书”。企业基本资料、财务报表、在银行发生的交易流水……在某股份制银行给出的小微企业贷款材料准备清单中,一长串的需求让人“望而却步”。“如果不提供这些材料,我们也没法儿评估相关企业的资金需求和借款风险。”在采访中,不少在银行从事借贷服务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达了无奈。

大部分小微企业在网上都有交易流水记录,小到二维码收付款,大到网店的交易,事实上每一笔交易流水都为数字金融科技“沉淀”了大量“信用资源”——企业商品交易量直接反映资金需求和经营风险,无须企业再进行不动产或股权质押。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22379亿元,同比增长15.3%,这些数据都可成为小微企业获得快捷融资的“信用凭证”。

——用大计算核实资质,保障大多数小微企业经营者利益。按照传统的信贷风控理念,往往在放贷前将所有人都做消极预设,然后通过各类资信凭证来挑选出符合借贷条件的对象。在数字金融科技平台的理念里,所有人都有获取借贷资格,而大数据会进行判断,并将消极对象置于借贷范围之外。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从事‘套现’等违法违规活动,通过数据计算等风控模型就会把这些人‘标注’为‘坏人’。”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告诉记者,海量的网上交易情况经风控模型分门别类,最大限度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

——数字金融科技让小微企业告别“融资贵”时代。“不同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可供质押物少,风险高,银行需要准备的风险备付金就高,从而造成小微企业借贷成本高。”某股份制银行借贷业务负责人表示,在不确定情况下,只能通过提高放款利率来规避坏账风险。

在金融领域的贷款审核过程中,诸如财务报表、抵押物等标准信息属于“硬性信息”,而诸如网店交易流水、交易主体间的资金关系等非标准信息属于“软性信息”,在传统金融行业,当前缺乏的正是搜集和处理“软性信息”的能力。

“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民营银行‘生来’就具有互联网基因,因此这些银行能够依靠数字金融技术来做传统金融业想做却不敢做的事。”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当前传统银行业在处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时,程式化地套用为大中型企业办理贷款的标准——主要通过“硬性信息”来判断风险,从而影响了放贷时效。

郭田勇建议,监管部门在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上,既要求新也要求稳,同时避免采取“一刀切”式的监管模式。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陈海强建议,各级政府部门掌握有大量小微企业的“软性信息”,在数字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有关部门有必要考虑向银行业开放相关数据资源,从根源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他建议,立法机构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政府部门开放政务数据提供制度性支持与保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盘活“沉睡”的数据资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