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7月23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谢星星)《福州高新区关于鼓励引进创业创新创造人才扶持奖励的若干措施》近日正式出台,这是高新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又一重磅举措。近期,高新区还将举办“旗山论谈”人才·项目·资本·服务对接活动,为各界人才、企业、机构和政府部门搭建密切互动和深入对接的新平台。 新政策服务范围更广力度更大 “相比此前的人才政策,新政策适用的人才范围更广,奖励力度也更大。”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政策旨在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创造,为建设特色鲜明、创新发展的高新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记者了解到,新政策细分为对顶尖人才,高层次人才,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和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不同类型人才给予不同等级奖励。其中,对企业全职引进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或发达国家院士等顶尖人才,分5年奖励个人500万元。 同时,对经高新区申报认定的国家特聘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分别奖励专家50万元、15万元,并分别给所在企业200万元、60万元补贴,补贴分5年发放。对经高新区申报认定的省“百人计划”专家(团队),奖励省“百人计划”团队30万元、海外引进专家25万元、国内引进专家15万元,并分别给所在企业120万元、100万元、60万元补贴,补贴分5年发放。 二次引进人才奖励十分可观 除了范围广、力度大,此次人才新政策还有不少看点。特别是在二次人才引进上,高新区扶持奖励力度十分可观。 据介绍,对二次引进的创业类国家特聘专家、“万人计划”专家、省“百人计划”专家(团队),其所创办企业年度缴纳税收100万元以上的,按所在企业上一年度所缴税收高新区地方留成部分的50%予以奖励。奖励期为自引进之日起3年内。 对二次引进的创新类国家特聘专家、“万人计划”专家、省“百人计划”专家(团队),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合同,其所在企业年度缴纳税收100万元以上的,并且个人所得税年纳税额3万元以上。按其上一年度所缴工薪个人所得税高新区地方留成部分的50%予以奖励。奖励期为自引进之日起3年内。 此外,为激发人才活力,高新区在引进人才上颠覆传统办法。“以前来高新区的人才,要自上而下申报扶持奖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现在采取区内率先认定的方式,让人才第一时间享受到区内的服务和政策。 多举措推动政策广为人知 好政策要广为人知,用起来才是硬道理。高新区推出组建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征集引才大使等举措,发动各方资源招才引智。 目前,高新区正在公开组建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通过业界“伯乐”相才、荐才、引才的方式,发现、选拔和引入一批具备创新创业创造优势、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人才和非共识性人才。“举荐委员会将由11人组成,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9人。”高新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有两名中科院院士有意加入举荐委员会。 据了解,举荐委员聘期2年,实行动态更新,可连任。每名举荐委员每年可提名举荐1名至2名人才。“为鼓励举荐委员积极履职,委员每人每年可获得3万元补助。”上述负责人说。 日前,高新区还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引才大使”。“引才大使聘期一般为3年,主要负责宣传高新区人才工作和各项政策,积极引进各类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该负责人说,征集对象主要面向经认定的国家、省、市各类高层次优秀人才,知名院校专家、教授、博士,关心支持高新区经济社会建设,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企业家、活动家、学者及社会知名人士。 值得一提的是,举荐委员会和引才大使推荐(引进)人才落地后,经高新区推荐申报并认定为国家和省、市各类高层次人才的,举荐人或引才大使最高可获奖励30万元。 人才引进来,服务是根本。只有一流的服务,才能留住人才,留住发展的机会。目前,高新区已起草制定了《福州高新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试行)》,计划在区行政服务中心三楼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由专人、专线、专窗为人才提供服务,“一个电话我们就会提供上门服务。”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服务平台正在装修,近期将投入使用。 |
相关阅读:
- [ 07-22]福建省2019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调整政策解读
- [ 07-22]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 税务总局派36个督查组
- [ 07-20]厦门海沧“惠民政策进社区”活动启动 7月起将连办17场
- [ 07-20]外交部:坚决反对美方诬蔑抹黑中国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状况
- [ 07-18]拓渠道、优服务、强保障!这些好政策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