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埔前村:“拉”响乡村振兴曲
2023-08-14 08:32:40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郑梦婷 我来说两句 |
村民在制作线面。 线面以其“丝细如发、柔软而韧、入汤不糊”闻名,而福州线面又以闽侯县埔前村的手工线面最为有名。 800多年来,“靠线面吃线面”成了埔前村人的真实生活写照。那么,传统线面产业是如何在时代更迭中“拉”响乡村振兴曲?埔前村形成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埔前模式”。去年,该村线面年产量达1000多万斤,线面产业年产值超1亿元。 合作社+企业+农户构建完整产业链 埔前村位于荆溪镇关源里片区,这里是福州地区著名的线面产地,福州市场中三分之一的线面都产自这里。 埔前村则是关源里片区“线面大村”,全村有近两百户人家以制作线面为生。村里线面生产以夫妻合作的家庭作坊为主,每户家庭平均一天可制作200斤至250斤线面,年收入约25万元。 线面制作工艺复杂,从面粉变成一根根细面,需要花费近10小时,需经过和面、揉条、串面、牵面、拉面、日晒、挽面等20道环节。为此,制面村民的一天,始于每日凌晨2时。 “晾晒线面,要充分掌握含水量,保留15%为分水岭,即便没有仪器,手艺人凭借经验也可熟练把握。我们村从事线面制作的村民工龄至少都有20年。”埔前村党支部书记郑成林告诉记者,这些线面技艺最早源自宋代,加上优质山泉水的加持,才有埔前线面色泽洁白、线条细匀、质地柔润等特点。 手工线面的制作要靠天吃饭,晾晒要挑天气,十分讲究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一年算下来,总生产天数仅230天左右。对此,埔前村两委于去年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成立了闽侯县闽食福农业专业合作社,并在村集体入股的福州天一佑屿公司建成1000多平方米的室内线面加工标准厂房,在保障卫生的同时,下雨天也能生产加工线面。 “合作社的出现,丰富了线面的销售渠道,让每户村民每月增收约3000元。”郑成林说,通过不断转型,村里的线面产业由作坊式、家庭式逐步转变为“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并形成集原料供应、产品研发、制作加工、文创融合、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大秋”通过抖音直播间推销线面。
村委会打造的“闽食福”品牌以及文创产品。 IP形象+专属歌曲打响“村面”品牌 线面也叫福面。“线”在福州话中与“寿”谐音,所以也被人称为“长寿面”,这也与中国传统的“福寿文化”息息相关。 郑成林介绍,埔前村是个长寿村,村里80岁以上老人75位,其中90岁以上25位。在去年的重阳节活动上,他们围绕“福”文化这一主线,做起了文章——由埔前村两委参与设计的原创线面IP“宋朝小面匠‘阿福’”首度亮相。 “‘阿福’以质朴的中国蓝(远山蓝)为主色调,身着蓝衫、蓝帽、白围裙和红腰带,以线面的白色为配色,以系线面的红线颜色来点睛,整体展现出埔前村人强大的文化自信。”郑成林说,当天还展示了小面匠系列文创产品,如公仔手办、抱枕、胸针等。此次活动打响了埔前线面“福寿文化”的品牌属性,并迈出地方产品变地方品牌的第一步。 紧接着,埔前村两委又寻求驻地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福州校友会高校分会的帮助,策划出原创歌曲《埔前线面情》。为使歌词创作更具地方性,主创团队查阅大量文献、视频;另一方面,郑成林和不少埔前村老人纷纷写下关于村里的线面历史及回忆,这才有了歌词中制面始祖九天玄女“金梭玉帛”“牵丝如缕”的传说。加上歌曲采用中式现代的音乐风格,这首歌唱响唱靓了埔前线面及当地的人文风光。
村内有不少保存良好的老厝。 郊游埔前+必吃线面推出文旅新亮点 在村内一处名为“大秋小秋的院子”的老宅里,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一对来自闽侯廷坪乡的姐妹花“大秋”“小秋”通过抖音直播间推销线面。而她们正是埔前村推动“郊游埔前,必吃线面”文旅品牌的重要一环。 “大秋”郑秋萍告诉记者,3年前,她和妹妹“小秋”作为抖音乡村游推广的主播与埔前结缘,并在郑成林撮合下长期驻村。通过对埔前线面的深入了解和交流互动技巧,姐妹俩使得每晚直播间里驻留网友达近千人,可售出近600斤线面,回购率特别高,并近乎零差评。 白天拍摄村内风光,晚上开展直播带货,姐妹俩为埔前带来了一波又一波流量。经姐妹俩抛砖引玉,也吸引来了更多的直播团队,纷纷与埔前线面联名注册产品品牌,将线面销往全国各地。 “通过订单,我们发现埔前线面的买家,逐渐从单一的省内买家,扩容为包括上海、河北、四川、新疆等不常食线面地区在内的买家。”郑成林说,目前,合作社、公司根据不同消费人群注册了“侃哥线面”“闽食福”“福乾里”三个品牌商标。其中,“闽食福”重点以“埔前线面,福州礼物”等伴手礼为方向,“福乾里”则以校地合作形式,研发推出新品七彩线面、六福线面和方便线面等,主攻年轻化市场。 同时,埔前村借助位于福州半小时生活圈的便利,招商入驻了一批文旅项目,比如青蛙与羊露营基地、山地越野、真人CS、陈锋师兄农场等,已有初步流量。 郑成林介绍,他们还计划将村内闲置多年的旧民居改造成集文化展示、线面展销、创业创新、文创研发、线面体验、直播生态、游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空间;利用村内原学校,串联线面工厂、露营民宿、线面体验和自然景观等,打造集线面生产、科普教育和观光旅游的“产学研游”一体化示范基地。此外,IP“宋朝小面匠‘阿福’”的系列故事及线面文化乡愁故事演出也在酝酿中。 埔前村航拍图。 交通小贴士 福州市区—三环高速—京台高速甘蔗互通—112县道—埔前村。 |
相关阅读:
- [08-10] 闽侯志愿服务队 驰援涿州灾后重建
- [08-08] 从“千万工程”经验探寻和美乡村密码闽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绘制村美人和共富新画卷
- [08-08] 小村有驿站 点亮新生活——探访闽侯井下村残疾人辅助就业中心放星驿站
- [07-29] 闽侯:清溜方保畅通 公路人奋战在一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