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闽港交流> 社会文化 > 正文
北京地下的“香港设计”(港澳在线)
2017-04-27 15:19: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夏芳  

4月23日,一列装饰有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颐和园佛香阁、《贵妃醉酒》等画面的“时光专列”在北京地铁4号线开出,乘客通过扫描列车上的二维码,即可免费阅读代表京港两地文化特色的电子书。这是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为迎接香港回归20周年而举办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京”与“港”的结合体

提起京港地铁,北京市民多半不会陌生。自2009年地铁4号线开通,在北京的地下,便多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提款机、售货机、自动拍照机等站内便利设施,加之创意满满的地铁廊道灯箱和轻松明快的车厢内景,常给人以身在香港的错觉。

2006年,由北京市政府和香港地铁有限公司(简称“港铁”)共同出资组建的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成立,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运营地铁线路,开创了内地轨道交通领域公私合营的新模式。提起这段合作,京港地铁总经理邵信明认为是“两情相悦、情投意合”。他介绍,北京十多年前已经有很宏大的轨道交通发展规划,有空间也有意向引进不同的地铁运营模式,而港铁也有意愿和能力参与到北京地铁的发展中。“我们是‘京’与‘港’的结合体,它扎根在北京,又带着鲜明的香港特色。” 邵信明如是比喻。

京港地铁的“根”要在北京扎下来,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来京工作的港方人员,首先要克服的就是生活上的困难。去年正式调任北京的邵信明,除了偶尔回香港开会,大部分时间都和太太居住在北京,他坦言最难适应的就是气候,“北京湿度比香港低很多,皮肤一直处于很干燥的状态。”

尽管如此,适应北京生活的难度仍然比邵信明预想得要小。“北京人率真、热情,容易沟通,而且原先我以为在北京做业务就得喝很多酒、抽很多烟,现在发现并不是这样。”邵信明上一次来北京,还是满地黄色“小面的”的年代,而今他看到的则是拥有2000多万人口、6万多辆现代化出租车以及554公里轨道交通线路的大都市。

车辆经理黄竞华从香港到北京工作将近10年,几乎全程见证了京港地铁的成长和发展。说起最初的困难,他认为如何将港铁的经验在北京落地是比较关键的问题。“北京是古城,地上地下的条件都很复杂,地铁建设难度大,香港常见的‘对面换乘’在北京就很难实现。”黄竞华举例说。此外,北京快速增长的人口也对列车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号线原先设计的行车间隔大概是2到3分钟,但客流量的增长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要保障乘客出行,只能加开列车。”黄竞华介绍,如今4号线由南向北方向早高峰时的最小行车间隔已经缩减至103秒,是国内运行间隔最短的线路,“几乎已达到了现行信号系统的极限了。”

扎根多年的京港地铁逐渐获得了乘客和政府的信任,运营的线路从4号线、大兴线增加到现在的14号线、16号线。“我们现在是地道的北京人。”邵信明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似乎已在京生活多年。记者询问方知,邵信明自小跟着在北京出生的母亲说普通话。

把香港特色带到北京

“以客为本”,与京港地铁的人士接触,听到最多的便是这个词。脱胎于素以高度发达的服务业著称的香港,京港地铁也把港铁的经营理念和精细化的服务模式带到了北京。

“在列车维修上,港铁是首先采用航空标准的企业,京港地铁也引进了过来”,邵信明介绍,京港地铁建立了一套源于港铁,结合北京实际情况开发的安全管理体系,对运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级管理。“衡量地铁运营,可靠率和准点率是衡量硬性指标”,借助自主研发的多项运营管理系统,邵信明对京港的运营水平颇为自信。

作为乘客,孙莉对乘车细节的体验则更有发言权。住在马家堡,工作在中关村,她在北京生活了5年,每天全靠4号线通勤。“平时隐约感觉到4号线有点不一样,但也没注意,直到去年有了孩子才对4号线印象深刻。”有一次孙莉进洗手间给孩子换尿布,意外发现洗手间居然有塑料材质的母婴台,这一暖心的细节让孙莉对4号线好感倍增。

去年年底已经开通的地铁16号线一期在细节上更能体现京港地铁的港式特色,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16号线全线的售票窗口外都设置了Z型台面,便于乘客在购票时放置个人物品;16号线卫生间的换气次数也远高于北京市地方标准的10次每小时,提高到每小时不少于20次;关于女厕厕位,北京地方标准是不少于4个,16号线每座车站的女厕中至少有6个厕位,多的更有11个;客室扶手设置防滑抓握区,并用醒目的黄色涂装,起到提示作用……

黄竞华介绍道,“当京港地铁参与这个项目时,一些设计已经完成了,有些设计与京港的理念和标准不太相符,我们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建。”为了确保能随时就车厢设计的细节与厂方沟通,京港在车辆制造阶段就会派技术人员驻厂,“这在地铁业界都是很少见的。”

“地铁不只是个交通工具,也是个文化窗口。”在邵信明看来,京港带到北京的不只是港铁的运营经验,也带来了地铁文化的种子。

“地铁影廊”“地铁图书馆”“壁画展”“美术馆”“诗歌坊”……经常穿梭在4号线的乘客往往能在不经意间发现地铁里这些公益文化设施的存在,或被某个设计细节所触动。2016年欧洲杯打响的时候,4号线上的24个地铁站分别被贴上了24支球队的铭牌。随着比赛的进行,被淘汰球队的铭牌就会从车站谢幕。每日乘坐地铁出行的雷明过去很少在意运营商是谁,但那一次的设计让他眼前一亮,“这家地铁有趣、走心。”

自2009年4号线开通运营以来,京港地铁已经策划了无数例的公益广告,发起了数百场公益活动。“京港要真正扎根北京,就得为北京发展贡献力量”,邵信明强调,北京每天的地铁客流量上千万,给乘客轻松舒适的出行体验,也会收获乘客的关注和支持。“在服务业,唯一能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就是顾客的支持。”

与北京携手发展

“怎么看近些年北京地铁的发展?”“非常快,也非常好!”黄竞华不假思索地回答。作为资深的“地铁人”,黄竞华毫不吝惜地给善于学习和创造的内地同行打了高分。北京的地铁线路从2006年的4条增加到今天的19条,京港地铁也从最初1000多人的规模,发展到今天的7500多人。

与京港地铁一起成长的,还有北京姑娘王宁。在京港地铁工作8年,她从一名普通的站务员成长为14号线北京南站的站长。“刚进公司的时候,还常会有经验丰富的港方经理过来指导我们工作,现在我们已经完全独立运作了。”在北京南站这个繁忙要冲,王宁已经带领着50多名员工值守了两年,言谈举止间,透露着独当一面的自信。

北京地铁的大发展极大便利了普通民众的出行,家住房山的王宁对此深有感触,过往她需要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再换乘地铁上班,现在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公司。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整个北京地铁面貌的改变。“小时候坐地铁,根本分不清站务员和乘客,现在各个站的站务员都身着统一制服,更专业也更友善了。”身为地铁站站长的王宁每天也要以普通乘客的角色观察北京地铁。屏蔽门上装了防夹挡板,站台边缘装上了防踏空胶条……北京地铁整体设计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王宁都看在眼里。

“我们赶上了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的东风”,回顾京港地铁过去11年的快速成长,邵信明总结道。在他的预期中,京津冀乃至整个中国内地的轨道交通建设,都蕴藏着巨大市场,到2020年,北京的轨道交通里程将是现在的近2倍。邵信明表示,京港正瞄准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机遇,“在北京包括内地轨道交通发展的浪潮中,京港地铁可以作出自己的贡献,与北京携手发展。”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27日 20 版)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