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闽港交流> 社会文化 > 正文
现代都市中的坚守——细数香港的中华传统风俗
2017-06-06 11:02:06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柳丹  

新华社香港6月5日电 题:现代都市中的坚守——细数香港的中华传统风俗

新华社记者 张雅诗

春节派“利是”赏花车,端午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舞火龙吃月饼……香港市民年复一年,保持着“最中国”的过节习俗,重回祖国怀抱后,深藏在香港社会的这些中华文化基因更加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此外,一些香港所特有的印记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太平清醮民俗、大澳端午龙舟游涌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香港的旅游资源增值。

长洲“抢包山”——独特的民间节庆

佛教传入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信仰的主要宗教之一。香港回归以后,佛教在香港的地位不断获得提升。1999年,香港正式将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佛诞日定为公众假期。每年这天,香港独有的民间节庆活动——太平清醮,就在位于香港岛西南面的离岛长洲举行。

太平清醮是一种祭祀活动,相传在清朝中叶长洲瘟疫为患,当地居民为了消除瘟疫而举行祈福仪式。如今,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当天,长洲大街上,锣鼓喧天、金狮起舞,大批市民和游客夹道观赏“飘色会景巡游”,小朋友打扮成古今人物,站在高高的支架上沿着街道巡游;午夜举行的“抢包山”比赛更是将节庆气氛推向高峰。

“抢包山”是太平清醮的压轴项目,主礼人一声令下,人们就蜂拥爬上由平安包堆砌而成的巨型包山去抢包子。土生土长的67岁的长洲老人郭锦全,曾见证过昔日“抢包山”万人空巷的场面。盛大的场面也给郭锦全经营的老字号郭锦记饼店带来生意。他说:“以前没人会专程来买平安包,也没人认识。自从有了佛诞假期,买平安包的人数逐年增加。”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的中华文化传承

在刚过去的端午节,年逾70的退休港人芝姐亲手制作了30多只粽子作为应节食品。“咸蛋、糯米、五花肉,还要将粽叶的头尾剪掉……”芝姐说,粽子要蒸3小时,中途还得将它们换位置,才能平均受热。这样虽然花工夫,但可以自己调节口味。

吃粽子、看龙舟赛事是港人过端午节习惯。香港人将划龙舟称为“扒龙舟”,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最早有记录的端午龙舟竞赛是1919年在港岛东区北角举行的,随后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竞渡大赛,近些年还会举办国际性的龙舟赛事,如“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等。

香港人普遍相信,龙舟具有灵性,扒过龙舟后会身体健康、全年顺景。在每次龙舟赛前,人们还会举行简单而隆重的“放纸龙”祈福仪式。纸龙身上印有“一帆风顺”等标语,祈求赛事顺利、风调雨顺。

而说到龙舟祭祀,大屿山大澳的龙舟祭祀还神仪式可谓享有盛名。五月初四早上,人们前往大澳各庙宇请神。到端午节当天,人们会一大早将神像放在龙舟上,沿着各水道巡游,岸边居民会焚香拜祭,巡游完毕就会送神回庙。而在西贡、大埔、香港仔等地的部分村落则有午夜划龙舟纪念祖先的习俗。

“游过龙舟水,百病衰气除,”居住在西贡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在端午节当天,他和邻居们在家吃完粽子、饮完茶后,便去观赏龙舟竞赛。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全家人还会到沙滩上晒晒太阳,或是浸泡在“龙舟水”里,沾沾好运气。

龙舟寓意吉祥,因此村民们都认为龙舟滑过的水是“大吉水”。四面环海的香港,沙细水清的海滩比比皆是,很讲“好意头”的香港人都会在端午假日到“龙舟水”里浸一浸、游一游。人们相信游“龙舟水”可以洗去霉气、辟走邪气、带来好运,祈求合家平安。

中秋“舞火龙”

中秋节是香港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之夜,市民们在与家人吃过晚饭后,会相约亲友赏月、看彩灯和吃月饼。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每年都会在各区举办中秋彩灯会,而且每个都经过精心策划,设有特定的主题和传统文艺活动,如猜灯谜和剪纸教学等,增添节日趣味。

迎月、赏月、追月之余,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四至十六,中秋节前后的晚上,一条超过60公尺长的火龙,均会出现在港岛大坑街头。多名舞龙者合力举起这条以7万根香烛和线制成的火龙,穿梭于港岛大坑的街头,发出点点亮光,吸引大批民众围观。

“舞火龙”传统源于19世纪居民为求消除瘟疫而起,如今成了香港独特的风俗,2011年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历新年:吉祥日子派“利是”

香港人习惯把春节称为“农历新年”,市民趁这个吉祥日子到亲友家里串门拜年,互相送礼祝贺,小孩和未婚的成年人都会收到“利是”(即红包)。

春节的庆祝活动特别精彩。一年一度的新春花车巡游汇演,规模一年比一年盛大。今年农历正月初一,香港旅游发展局举办的花车巡游,由10辆花车、26支来自世界各地共约3000人组成的表演队伍,在尖沙咀载歌载舞,这是历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共吸引了超过15万人沿途观赏。

提到端午、中秋、冬至、春节这些中华传统节日,芝姐都特别期待和兴奋,因为这些日子也是她大显厨艺的时候。她和很多老一辈的香港市民一样,都喜欢趁着节日做大餐以飨亲友。

她说,香港回归以后,过节气氛没有减退,庆祝活动反而更加多姿多彩,节庆商品品种也更多元化。“现在几乎每一家酒楼都卖贺年糕点,也多了很多新款口味。”她希望港人看重中华传统节日的心意能延续下去,让这些美好的风俗代代相传,相信这也是大部分港人的心愿。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