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八闽乡讯> 三明 > 正文
坑口蝶变
2017-08-08 10:15:25 颜全飚 郑宗栖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杨龙威  

正在修建的茶园休闲木栈道 (颜全飚 摄)

民宿面对青山绿水 (林晨 摄)

坑口水库 (陈广程 摄)

●本报大田记者站 颜全飚 郑宗栖

坑口,是个移民村落,藏在大田县谢洋乡的群山深处,安安静静地守住一个水库整整30年。近一个月来,坑口吸引了许多干部到此考察、取经,来参观者,无不赞赏一番。

不足500个人口的坑口村,到底隐藏着哪些秘密?令外来者如此神往。

旧庭院焕发新光彩

1988年,中国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在坑口建成,坑口水库随之诞生,坑口水库管理处也在此成立。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发达,管理处搬到了距此16公里的县城。留下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楼,留下庭院、老树,那个年代的石桌石椅石栏,以及眼前的绿水青山。

生活在这里的坑口移民,习惯了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当时的水库以防洪为主,一部分移民成为了“渔民”。坑口村也成为典型的空壳村。建国初期,这儿有供销社、粮站,有一个小小的瓷厂,随着体制变化,后来水库建成,管理处进城,坑口村走向没落。

坑口,就这样安静着多年,正是这样的安静,不经意间,却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生态遗产。谢洋乡的灵感来了,将闲置多年的坑口水库管理处进行重新装修,改造升级为农家乐,承包给在本地的返乡创业青年经营,成立“坝水一方”生态旅游公司。

“坝水一方”农家乐,每一个餐厅墙壁上画有精美的山水画,烂漫的花海、青山、原野,展示这儿的四季风光和农耕文化。职工宿舍楼装修成民宿,室内亦有诗有画,清新淡雅。农家乐独具乡土味,提供幽清住宿和民间农家菜肴,体验原汁原味的农耕生活方式。

管理处后山有一个老茶园,修上了木栈道,套种桃花,修建休闲亭,可观不远处的大鼓山风情,可览眼底的坑口村落,来年春天,这儿山花烂漫,处处似画。

勾勒出一幅乡村水墨画

坑口水库水质优良,已成为大田县城区饮用水源。其下流坑口溪穿过山谷,环绕原野,路经青青翠竹林、芭蕉树丛,离开村庄。在乡里引导下,坑口村与“坝水一方”生态旅游公司联手,在这河流及两岸作山水文章。

生态竹林休闲带、滨水平台、廊桥、两岸桃花、垂柳,形成一个水上园林景观。依河的是一片田野,流转过来的土地上,种着奇珍异果,让这儿四季瓜果飘香,成为采摘体验区。溯流而上,就到了有一公里长的山谷,这里将种上葡萄,谓之“葡萄沟”,夏听蝉鸣,秋看果熟,月下漫步,诗意流芳。

抵达水库,是近两公里的桃花漫步道,亦可听山涧飞瀑之声,亦将路过一个上世纪九十年代县钓鱼协会留下的垂钓场,如今,湖水更加清澈,四周绿意盎然。还巧遇一个小水电站,然后是水库大坝,诠释着大自然的秘密。

借景造景,巧夺天工,成就人间仙境。“坝水一方”生态旅游公司下了一番功夫。利用一方好水,规划建一个游泳池。这儿还将建造一个汽车影院,影院就在紫藤花架之间。老粮站、老供销社、老瓷厂,又将是怎样的保护与利用?呈现怎样的惊喜?考验着创造者的智慧。

似乎还不够。村里准备在坑口水库边上种上2万多株青梅,形成青梅产业种植园,冬天赏梅花,春天采果,发展农业休闲观光。

从坑口,走进水韵谢洋

坑口是谢洋的入口,依托水库自然风光,把坑口形象树好,吸引更多旅客来到谢洋。

谢洋乡有65个自然村落,现居住人口不足3000人,是块未被开发的人间净土。千山万壑,养育出美丽的峡谷、神秘的古树群落,众多的溪涧瀑潭,隐藏着无限之大的山水秘密。

特别是象山景区,位于八闽最中心,她享有“南方天山”之美誉,早在上个世纪就成为城里人出游欣羡之地,吸引着省、市文艺家纷纷前来,守望她的日夜星辰。象山清泉雨露养育着一池天水,摄影家陈德政一张精彩的《象山春色》照片,记录下早春晨光里,一丛丛杜鹃花簇拥着象山湖水,美妙山水与云山雾海交融,给人以烂漫与孤独的向往。这张照片,成为生态大田的精典。

“高峰耸起入霄烟,此日登临在半天。眼小芦山千际树,胸吞碧水百回川。苍松郁郁三春秀,修竹菁菁满野妍。谁道此中无景致,三时领略夕阳前。”清代乾隆年间谢洋举人林畅春游莲花山时,为家乡美丽山水留下此诗文。

莲花山,海拔1047米,莲花山顶,天开云阔,群山尽在脚下,可览泉州、龙岩等地。莲花山上的水源分别流向福建省的三大河流闽江、晋江、九龙江,有三江源之称。乡里正在打造三江源综合服务区,包括莲花山三江源景区、三江源森谷旅游区、珍山森林休闲区、大熊小屋度假区、怀德书香人家等重点项目。

水韵谢洋,正向全域旅游方向发展,规划“一心一廊四区”的空间布局,建设福建三江源养生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十公里长东方水文化长廊,并以莲花山为地标,沿着3个方向分别布局闽江源、晋江源、九龙江源养生旅游区,让每个自然村落焕发出异彩。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