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闽港交流> 服务香港 > 正文
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内地港澳青年热议中央出台便利性政策措施
2017-08-15 08:55:57 黄扬 石龙洪 尚昊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杨龙威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记者黄扬 石龙洪 尚昊)内地多个城市的火车站有了可识读港澳同胞回乡证的自助售取票设备;有就业意愿且符合条件的港澳毕业生将获发《就业协议书》,在内地就业更加便利;港澳同胞将平等享有住房公积金待遇,提高在内地购房和租房的能力……

中央各部门近期积极出台政策措施,为港澳同胞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提供便利,引发在内地的港澳青年积极热议。

“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我们的声音得到了重视”“好消息连连”“期待成为现实”——许多港澳青年通过社交平台、接受媒体采访等形式表达对便利性政策措施的肯定和欢迎。

“出行便利程度将大大提升”

在内地求学近11年的澳门青年施养正如今已是内地火车的“常客”,不过第一次在内地搭乘火车的经历却让他记忆犹新。那是2011年的夏天,他和全班同学一起从北京出发,前往北戴河郊游。

刚到火车站,施养正就遇到了件难事——内地同学顺利地从自助取票机上拿到车票,安检进站,而自己的澳门身份证件却无法读取,他只得到人工窗口前排队取票。“每个窗口前的队伍都有十几个人,排队进行得很缓慢,我差点没有赶上火车。”施养正回忆说。

这不是施养正一个人的“烦恼”。“在港澳学生的微信群里,火车票是最经常被提起的问题。”正在北京高校就读大三的香港学生邓咏仪说,“火车站开始允许使用回乡证自助取票,以后出行就不用搞‘特殊化’,拖着内地同学提早出发了。”

如今,北上广等多处港澳同胞取票流量较大的内地城市已在火车站内安装了可识读港澳回乡证的自助售取票设备。未来,这种设备还将逐步拓展至更多港澳旅客流动密集的车站。

“我们的出行便利程度将大大提升。内地人口基数大,港澳居民毕竟是少数,能够有这样的便利,我们很欢迎。”施养正说。

一些港澳学生还表示,出行和住宿的便利化,也将有利于他们在内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加对国情的了解和对内地的感情。

“更安心地在内地打拼”

近年来,内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吸引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前来发展。刚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法律博士林耀最近来到北京,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

对于初入职场的林耀而言,在北京租房是一笔不菲的开销。未来,在内地就业的港澳同胞将平等享有“住房公积金”待遇,这将为林耀“实实在在地解决烦恼”。

“新的措施将对我和内地同事‘一视同仁’,通过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抵付房租,能很好地缓解房租的压力。此外,港澳居民在内地参加社会保险等也是很‘受用’的政策。”林耀说。

“这些措施意义重大,体现了国家对我们的关心,也让我们对长期在内地工作生活更加踏实、心安。”他说。

对于施养正而言,医疗保险政策给他和家人带来最多的获得感。“我在北京念书,有了医疗保险之后,可以报销医疗花费。我的爷爷奶奶现在珠海养老,有了这项政策,他们也不用每次因看病再奔波回澳门,免了很多辛苦。”

“为港澳青年带来更广阔的舞台”

近一段时期以来,中央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梳理出港澳同胞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近50项。这些问题覆盖面广,十分繁杂。中央各部门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原则,先聚焦解决港澳同胞普遍关注、影响面较大的诉求,并且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多位受访港澳青年认为,这些便利性政策措施显示着中央对港澳的关心,也为港澳青年到广阔的祖国内地发展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看得出来,中央政府把港人在内地的工作生活放在心上、想了很多,也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已在北京就业2年多的香港青年王栢荣说。在他看来,新政策措施使得内地高校对港澳学生更加开放,将吸引更多的港澳学生来内地求学,也将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内地就业发展。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的港生林子淦十分关注新政策为港澳学生就业带来的利好。“港澳同胞内地就业许可制度正在研究取消,这将令港澳年轻人由于身份限制而错失内地心仪的工作成为历史。”

“中央政府还支持港澳同胞到内地事业单位就业,这也将提供给我们参与国家发展伟大事业的机会。”林子淦说,他目前对研究型的事业单位很感兴趣,希望未来留在内地工作。

在北京工作的澳门“90后”李凯琪说:“希望既有的便利政策能够打通各个环节,顺利落地,最大化地实现其效果。”

多位港澳青年直言内地发展“一日千里”。他们说,国家在不断往前发展进步,“身为国家的一份子,感到骄傲和自豪”,未来在内地的工作生活定会更加便利。

“从‘外来者’变成了‘自己人’。”在内地求学多年,施养正如是形容自己感知上的变化。同施养正一样,越来越多港澳年轻人来到内地,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发展机遇和人生舞台。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