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委员 香港南安公会理事长 福耀瑞兴(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陈懿秋 东南网9月12日讯(本网记者 徐倩)上世纪90年代,内地制造业依靠劳动力的绝对优势呈现出蓬勃发展之态,涌现出一批批杰出的实业家,陈懿秋就是其中一位。他是福耀瑞兴(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公司原主要业务是为世界知名品牌生产配套手袋,面向欧美、日本等多国出口,现定位为出口退税、内销的港资企业。 后来居上 高峰后主动转型 陈懿秋父子在1991年就创办了瑞兴手袋厂。上阵父子兵,陈懿秋在2009年接手后,根据时代发展,把公司转型为福耀瑞兴(国际)有限公司。不过,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80、90年代进入这个行业的领头羊们已经占据了一定市场,作为后来者的陈懿秋向记者说,“虽然公司1996在深圳建设厂房时,整个经济环境还不错,但是入行晚,不可避免地处于劣势地位,我们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不断努力缩小差距,在困难中闯出一条路。” 在陈懿秋看来,90年初,想借助深港两地各自优势,既省钱又有效地把工厂做好,是一件繁琐的事情,必须不停地在两个城市间奔波。一开始,他选择把业务接洽放在香港,为此特别购置了一间办公室,主要管理人员就“驻扎”在这儿,生产工厂则建在深圳,希望尽可能节约成本。为了保证工厂管理、生产有序进行,确保产品质量,陈懿秋需要每周在完成香港的工作之后,马上赶去深圳工厂,和车间每个部门的工友、师傅了解一线工作情况,一听到反馈,陈懿秋就即刻解决问题,保证工厂的生产效率。“时间就是金钱啊。”他说,“制造业竞争,拼的就是速度和质量。” 那时候,一些国外客户有意与陈懿秋公司合作,他们提出的要求很高,希望尽快看到样板。接到打板任务后,陈懿秋马上让深圳工厂制作,与时间赛跑。“部分要求极高的外国客户还会追加修改意见,我们就立马折回深圳再加工,一到两天就能拿出他们满意的样板。”他回忆说,如果把这些单交给其他稍微大点的工厂,复板周期至少要4、5天,甚至一个星期。“我们当时规模还不大,大家辛苦一些,加班加点赶出来不是问题,所以客户见我们反馈这么快,短时间内就达到他们的要求,便源源不断给我们下订单。最多的时候,我们一个星期能复板五次,工友们几乎牺牲了全部休息时间。”说到这里,陈懿秋有些感动,他想起自己创业初期一起奋斗的伙伴们时说,“我很感激他们!” 往返内地、香港的工作节奏从90年代初建厂开始一直延续到2012年,他和员工们携手并进,最辛苦的时候一个月大家只有一天假期,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几年。天道酬勤,福耀瑞兴在陈懿秋的精心培育和大家的努力下一步步成长,从最初的几十个人,发展到顶峰时期拥有3000多名员工的大工厂。如今,他依旧珍惜每一单生意,不敢有半点懈怠。 包袋生意做到现在,陈懿秋坦言,现在的行业环境不如之前了,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原本的优势逐渐丧失,除了行业普遍面临的人力成本问题,福耀瑞兴原本熟手员工也大多上了年纪,现在年轻人也不愿意从事传统手工制造业,熟练工与年轻劳动力之间出现技术断层。“我们的工人严重短缺,有一阵子已经影响到生产效率。”对此,陈懿秋下定决心创新,要让工厂转型升级,走电子化道路,跟上时代的步伐。他表示,只要能用自动化代替的,他都舍得投资,必须要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 除了升级设备,陈懿秋更意识到建立品牌的重要性,毕竟贴牌生产始终不是在行业立足的根本之道。为此,陈懿秋和几位管理层商量之后决定斥资几千万,专项抓企业的品牌化。10年前投入几千万的大数目,足见他当时对打造自主品牌的决心。 “可惜最后失败了。”陈懿秋无奈地说,内地的手袋行业与服装、鞋履不同,大家认为后者是必需品,包袋却可有可无。虽然失败让陈懿秋有些受挫,不过这几千万并不是就了无声息,公司逐渐在品牌建设、企业文化打造、技术升级等方面总结出了经验,为今后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现在不仅是包袋,陈懿秋公司的业务范围发展到金融行业,投资领域也越来越多元,在惠州建厂房、购买店铺收租、投资房地产等等。他说,“以前公司还只是小厂房的时候,我就想出去闯闯,不试试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行还是不行,做生意尤其是这样。” 心系家乡 牵挂教育 陈懿秋在香港南安公会担任了四届副会长,一届监事长,可谓是乡会的“老领导”了,他对会内事务十分了解,与会员乡亲也很熟悉。可喜的是,今年,陈懿秋已经被南安公会会员大会推举为公会下一任理事长,10月份将正式举行就职仪式。这一份意料之中的惊喜为他带来的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他很有信心地说,接棒之后,他定会团结更多南安乡亲,大家共同为乡会出谋划策,创造新思维,走出新道路,“我会鼓励乡亲们在香港重大事务上多多发声,比如议员选举,选出真正为港为民的议员。” 要发展乡会队伍,不可或缺的就是青年。为支持香港青年人的教育,让更多青年人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陈懿秋赞助并出席了近期举办的“全港中小学生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历史、文化常识问答比赛”。他回忆起学生们在决赛现场的表现仍觉得深受感动,“比赛很精彩,我能感受到他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喜爱,希望他们能影响更多香港年轻人,让他们了解祖国的发展。” 说起关心教育,陈懿秋说这和家庭教育分不开。陈懿秋的父亲陈福泉是香港蓝园教育基金会的第七届理事会主席,一直热衷于公益和教育事业。在父亲的影响下,陈懿秋2012年挑起基金会第十届理事会主席的大梁,和其兄陈桂莹协力完成了多项重大项目的建设。一家人独资捐建了蓝中“泰山科技楼”、合资捐建蓝小“博泉教学楼”、购置香港会所,设立安山寨福利会……现在,作为基金会的永远名誉主席,陈懿秋仍活跃在各项慈善活动中,他个人的捐款也已累计高达一千万元。 “看到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上不了学,我觉得很可惜,他们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有些将成为国家栋梁。”陈懿秋说,“近两年,我们捐建的学校培养出了考入清华、北大的学子,这是家乡教育的骄傲,对我们来说更是极大欣慰。” 作为福建在港正能量的一员,陈懿秋非常关心香港社会事务,除了在教育领域出力外,还参与「反港独 撑释法」集会,在立法会风波中旗帜鲜明地反对「梁游」,始终与香港南安公会、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大家庭站在一起。 作为泉州市政协委员,陈懿秋提出了他对改善家乡营商环境的看法和建议。“我们的乡亲完全可以抓住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寻找商机。”陈懿秋说,南安卫浴产业在过去一二十年间发展很快,现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南安卫浴产品,不过也因为发展过快,市场渠道没有跟上,导致产能过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乡亲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利好。“我觉得大家可以借助国家战略机遇,将眼光放长远,瞄准沿线国家出口,进一步开拓市场,把家乡优势产业带出国门,发扬福建人敢拼会赢的精神。”陈懿秋说。 陈懿秋还建议要发挥各国南安商会的联系与交流,他说,“‘一带一路’途经多个东南亚国家,南安侨胞人数众多,大大小小的南安商会近百个,侨胞宗亲会也可以加入资源共享,把联系网搭建起来,这样,乡亲们出口商品的渠道种类会更加多元。”陈懿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安卫浴产业将焕发新的生机。 对于未来,陈懿秋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事业上。“教育可以强国兴邦,人才是国家的未来,所以教育会是我一直关注的方向。我希望青年们能明白‘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道理,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陈懿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