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福建省政协常委 香港泉州社团联会会长 嘉鸿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建明 东南网香港10月13日讯(本网记者 徐倩)叶建明创办的嘉鸿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香港观塘的万泰利广场高层,这里是他刚来香港时打拼的地方,也是现在嘉鸿集团「手套王国」的香港基地。办公室可俯瞰维多利亚港,近处是启德邮轮码头,远望是鳞次栉比的中环高楼,香港岛的轮廓山也一眼望尽。 都说戏剧来源于生活,但真实的人生永远比荧幕上演的更曲折、更精彩。1985年叶建明就是在这座气派的海景大厦里开始了第一份工作。沧海桑田,当年那座名为建丰染厂大厦工业大楼早已没了踪迹,被崭新的办公大楼取代。当年那个健硕的小伙子从白手起家,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王国。 「实业规模如此大,是否本身就有殷实的家庭背景?」记者冒昧地问,叶建明说:「我不是富二代,我小时候很穷」。 穷则思变 养猪养鸭谋生计 叶建明是苦孩子出身,穷和苦是他根深蒂固的童年记忆,爷爷壮年早逝,年幼的叶建明跟着奶奶生活了很长时间。那个年代,各个村流行看集体电影,叶建明奶奶和几位叔叔就挑着担子走过每个村,卖点花生、糖果,赚钱养家。年幼的叶建明蜷担架上,摇摇晃晃地和奶奶东奔西走,祖孙间也培养了深厚感情。叶建明7岁时候,他被接到母亲的村里,和哥哥妹妹一起租在一个小房子里,「和父母一起住后,我每天还叫唤着奶奶,我很想她」。 父母生活环境也并不好,乡下的破瓦房只有10来平方米,父母、兄妹挤在一起。屋漏偏逢连夜雨,叶建明和哥哥常常被雨水浇醒,两人只能找村里的亲戚朋友轮流借宿,打地铺过夜,隔三差五换一家。叶建明说:「那时候对睡觉真有恐惧感,一到晚上就要想,今天睡觉的地方在哪里」。 「父亲决定围个猪棚养猪,看能不能改善生活,家里实在太困难了。」12岁的叶建明也加入养殖队伍,开始养鸭、养兔。 化肥袋改装做衣裳 做工险些失手指 常常出席商业和社团活动的叶建明总是西装革履,你肯定想不到,他以前穿过化肥袋做的衣服裤子。 上个世纪70年代,内地农村还处于凭票供应时期,叶建明父亲就是农村供销社的一员,负责安排化肥配给,他每天手里攒着一沓沓的化肥票分给四面村里来的农民。化肥需求量大,每天被丢弃的化肥袋子也随之增加,当时这些包装都采用进口尼龙袋,质量不错,上面还印着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 「父亲就把这些袋子捡回家,洗干净后找人染成黑色、蓝色等,给我做衣服、裤子。」不过毕竟是袋子成衣,每天干活弄出破洞在所难免。「破了怎么办呢?」叶建明笑着说,「再扯一块补上,我小时候就穿着这样的衣服」。 叶建明人生第一件像样的衣服,是一套上衣有四个口袋的中山装。那年家里卖猪卖鸭赚了一些钱,父亲给他的奖励就是这套体面的衣服,那是上衣有四个口袋的中山装和一双解放军鞋,搭配穿起来十分帅气、威风,要知道之前穿的都是木拖鞋,「哒哒哒」的声音响亮清脆,可谓「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到了十六七岁,叶建明开始到社办厂里帮人做木尺子,在机器工业落后的农村,整批整批的木材运过来后大多需要手工切割成厚度适中的片状,再抛光加工,刻印字间距,最后进入染色环节。把坚硬的大木削成片并不容易,叶建明做工时就曾被锯子锯伤手指。「医生说需要切除整个手指,我当时就说不行,最后决定把整个指甲拔掉,让它自己复原,但是现在疤痕都还清晰可见。」叶建明说。 叶建明讲述当年手指被锯到的情景。 因为勤劳肯干的工作态度,叶建明很快得到了造尺厂领导的青睐,成为重点培养对象。「领导让我去做采购,我一个人压两三车木材从山区运到厂里,盘点也是我自己做。那时,有人私下和我说,让我拉一车到自己家,不会有人知道的,我断然拒绝,我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这是原则。」诚实是叶建明始终信奉的原则。 虽然少年贫穷,但叶建明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创业的想法。造尺厂领导多次挽留,他还是决定搏一搏,请辞寻找机会。 当时,泉州有一家做螺纹袖口的店铺生意十分好,叶建明看到后就想,自己能否也能在这一行干出一番事业。他关注到,做螺纹袖口的机器上写着「上海机械三厂」字样,于是,他立马启程去上海,为自己的事业争取机会。伴着火车的轰鸣声,19岁的叶建明开始往来福建和上海两地。 一个月后,心心念念的机器终于到位,下一步就是找棉纱货源了。叶建明记得,当年厦门纺织厂是泉州针织厂的供应商,他便把目标锁定厦门纺织厂。叶建明找到厦门纺织厂厂长和供销科科长,得到的回答却是不可能。 碰了壁的叶建明没有气馁,他经常去科长家串门聊天,慢慢地,科长被叶建明打动,他便帮叶建明争取到一吨棉纱的货。 诚信、高效的做事风格很快赢得了厂长的信任,叶建明开始承包厦门纺织厂的拉纱,大批大批的手套厂订单纷至沓来,十台机器不够用,就增加到二十台,再不够用就增加到五十台,叶建明在泉州的手套事业初具雏形。 初来香港 编织手套王国 叶建明没有满足于在泉州的小成功。1985年11月,21岁的叶建明拿着赴港证件,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没有依靠、语言不通,他一分一秒也不敢懈怠。到港的第二天叶建明就进入建丰染厂大厦包棉纱,这是一份任务量大的流水线工作。随后,叶建明又进入一间生产服装垫肩的工厂,在熟悉厂里每个工种流程后,他决定开始做垫肩生意。 叶建明讲述在工厂工作经历。 拿着好不容易向别人借来的5万块钱,叶建明几乎跑遍柴湾、观塘、荃湾、葵冲、屯门以至于香港全部工业区,逐楼逐栋寻找服装厂,挨门挨户推销自己的垫肩。慢慢地,客户订单积累起来,生意也打开了局面。为了增强竞争力,减少成本,叶建明承包了从接单到送货的大部分工作,还要保证快、准、好。500对,1000对,2000对……订单越来越多,装载着一个个鼓囊囊尼龙袋的小货车穿行街上。 做垫肩的同时,他也没有丢掉做手套的老本行。拿着泉州工厂的手套,他穿行于香港各洋行,通过翻阅黄页了解有哪些做手套买卖的。垫肩厂的重任再加上手套业务的拓展,一天24小时对叶建明来说根本不够。 转战海外市场 名副其实的「手套专家」 叶建明在香港人生地不熟,辗转洋行一段时间后终于有了订单,可商场如战场,挫折不可避免。曾有客户欺骗叶建明说手套买家不满意,要求叶建明赔偿30%货款,实际上买家很满意并要求加单。 从那以后,叶建明决定把眼光瞄向海外,借助香港的地理优势「走出去」。他把产品样式一一寄去丹麦、德国、瑞典、芬兰等国家的所有潜在客户。在等待一个多星期后,终于收到一位丹麦客户传真回信,向叶建明定货。 嘉鸿手套产品种类繁多,能适应各类场景,比如开车、加油站、油田工作、建筑工作等。在欧美市场上,手套可以说是必需品,除了作业用途,滑雪手套,羊毛、针织等时装性比较强的手套也有销售。 嘉鸿样板间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各类手套。 嘉鸿十分重视研发和设计更新,只有研发出具有特殊功能性的手套才会更具竞争力。「如果你容易切到手指,或者遇到有人拿刀刺向你,我们的超纤防切割手套就能派上用场,你抓紧那个刀都不会有事。」叶建明说。据了解,这种特殊功能手套已经研发出来,它的钢丝非常柔软,可以达到与棉布混纺的程度,「骨架」搭好后,加上皮质外衣就完美隐藏了,要用激光才能「破解」。除此之外,叶建明的公司还有防火手套,这类手套在市场需求量一直不错,「从事特殊职业的人,比如警察、部队、保安等等,在和歹徒搏斗的时候都需要。」 嘉鸿位于香港的办公室。 20多年前,香港有200多家手套相关企业,经过市场大浪淘沙,现在历史超过30年的企业只剩下20多家,嘉鸿集团跻身前三。对于「手套大王」的称呼,叶建明说,手套领域涉及很广,一定要走多元化的组合和可靠的质量结合才有可能PK绝大部分对手。每个月,嘉鸿集团百来个集装箱的产品,数以百万计的手套被销往世界各地。如今,叶建明的工厂已经在福建、四川、陕西、河北、广东等地扎根,香港侧重于海外联系与对外贸易。 支持扶贫与公益 做「一带一路」践行者 叶建明说,他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当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他专程前往孟加拉国、印度等国家实地考察,并与在当地投资的港商交流。叶建明计划,在孟加拉国新建工厂,预计占地50亩,雇员超过一万人,销往欧洲、美国。他在印度也投资当地工厂,打造生产线,主产牛皮手套。 与此同时,作为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荣誉会长、香港乐群慈善基金的常务副会长,叶建明始终把公益慈善挂在心头,这些年他的慈善捐赠达到3800多万,大部分是教育慈善。除了出资,叶建明还实地考察,了解并监督善款使用情况。 服务同乡 拥护「一国两制」 生意做大了,叶建明总是常年奔波在外,但是只要社团有重要活动,叶建明一定会义无反顾放下手头的商务活动来港参加。这么多年,无论是「反港独」「撑释法」集会,还是抗议「辱华」侯任议员在立法会宣誓时的丑陋表现,在大是大非面前,叶建明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爱国爱港,旗帜鲜明地拥护「一国两制」,为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今年3月,连任香港泉州同乡会第十三、十四届会长的叶建明在同乡会第十四届理监事就职典礼上宣布,同乡会正式更名为「香港泉州社团联会」。谈到这里,叶建明也直言不讳,「我想做实事,不愿意做表面功夫,抱着老一套不放更不是我的风格,做社团是要出钱出力的,担任会长就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香港泉州同乡会第十四届理监事就典礼现场。 叶建明说,联会现在已经拥有14个团体会,会员达数千人。通过调研,他发现,一些打工族没有加入乡会,于是他多方联络这些人,并承诺由他帮助缴纳会费,只为团结更多乡亲,增强同乡会凝聚力。 值得一提的是,叶建明和历任泉州同乡会会长都十分看重年轻一代的培养,比如同乡会的会员优秀子女奖学金评选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多个年头。在今年2月的奖学金颁发仪式上,叶建明表示,同学们能铭记同乡会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大家庭,大门随时敞开。他盼望孩子长大后能为这个大家庭,为香港,为祖国献出一份力。此前,在叶建明的提议下,同乡会首次拨出青年活动专款,为青委会开展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香港泉州同乡会2015/2016年度会员优秀子女奖学金颁发仪式。 为港发声 展现家国情怀 来港数十年,叶建明对香港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里不仅是他事业的重要起点,更是心灵的港湾。他的两本时评专辑《香江风雨家国情》(之一、之二)则是他情怀的体现。 已经出版的《香港风雨家国情》第二册。 「正是因为对香港的爱,对香港的那份责任,我才忍不住呐喊,才不能停下手中的笔。」叶建明在他的时评评论集《香江风雨家国情》自序中写道,「2014年,‘占中’运动令香港沉默的大多数人不再沉默,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否为香港稳定发展做点什么。」于是,他开始在报上刊登广告旗帜鲜明地反对「占中」运动,逐渐把一周一篇时评变成了一种习惯,用文字表达自己爱香港、爱祖国的情怀。 现在《香江风雨家国情》已经出版第二册,55篇文章记录了香港从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的重要事件,香港机遇、高铁建设、立法会选举风波、「反港独」…… 叶建明的评论集像是香港的一面镜子,映射出香港的世态万象。 成功没有定律,唯有靠着强大的行动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摸索,才有可能寻得适合自己的道路,这些品质在叶建明身上都不难看到。「横下心,不怕苦,不怕累,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成功。」叶建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