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一甲土楼休闲度假村一角 赖秋玲 摄 东南网龙岩4月18日讯(记者 阙小琴 通讯员 苏冠生 刘永良)2017年以来,永定区文旅产业强势发力,全区旅游人数达到759万人次、同比增长24%,实现旅游总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乡村旅游遍地开花,2017年全区累计发展各类农家乐旅游村(点)91个,农家乐从业人员6100人,接待游客152万人次,同比增长67.35%;营业收入9500万元,同比增长68%。 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永定区通过引导创建旅游扶贫试点村、重点村,促成旅游企业和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结对帮扶;通过培育和发展一批开发建设水平高、精准扶贫机制实、经营管理发展好、示范带动效果强的旅游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将乡村旅游好风景,转化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光景。 山里土楼“活”了,贫困户好就业 近年来,永定区旅发委通过向上争取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及省级旅游专项资金,促成6个旅游企业分别与该区8个旅游扶贫重点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书,企业通过安排劳动力就业、输送客源、扶贫济困、产业带动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扶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日前,记者走进永定区下洋镇初溪村池牛岗自然村,这里碧桃、杜鹃、三角梅等花开正旺,处处一片生机,而贫困户谢万让正拿着水管,忙着给成片的花木浇水。 “我主要管理苗木,一天浇一次水,同时还养一些蜜蜂,这些活都是我能干的。”谢万让家里有4口人,父亲80多岁,常年生病,两个小孩都在读书,而自己因为身体原因干不了重活。他说,多亏了永定土楼初溪池牛岗山寨观光休闲有限公司给他提供了工作岗位,让他有了稳定的收入。“这里干活一天有120元的收入,一个月可以干10多天,我在家里还养了30多箱蜜蜂,产的蜜公司老板会帮我卖。”谢万让说道。 永定土楼初溪池牛岗山寨观光休闲有限公司由当地村民曾庆和与曾庆镜两兄弟共同成立。曾庆镜告诉记者,此前他们兄弟在外面发展苗木种植,近年来,池牛岗自然村的村民陆续外迁,这里逐渐成为“空壳村”。2014年,他们将种植基地搬回到村里,现今种植苗木100多亩,不仅扮靓了山村,更让村子成为游客休闲观光的目的地,昔日寂静的乡村也因此恢复了活力。同时,当地以及周边村落的11户贫困户在这里找到了工作。“这里就像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发展乡村旅游前景不错,接下去,装修民宿还需要不少工人,我们将优先考虑让贫困户来帮忙。”曾庆镜说道。 下洋镇富川村紧靠中川古村落·虎豹别墅,距离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景区民俗文化村25公里,距离初溪土楼群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015年,该村被列入“国家旅游扶贫重点名村”。过去,该村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直到2010年,村民胡军在外事业有成之后,秉着对家乡发展及贫困乡亲的挂念,萌生了将家乡打造成为旅游度假村的想法,经过一年的学习考察,胡军在家乡成立了龙岩市永定区富川一甲土楼休闲农家乐有限公司,不仅让屹立200多年的水源楼重新焕发了生机,还将水源楼一带打造成为富川一甲土楼休闲度假村,成为省内外游客青睐的度假胜地。在胡军的带动下,村里34户贫困户找到了谋生的出路。“这些贫困户大部分加入了水果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引导他们种植水果,还有部分在农家乐和屠宰场工作,现在已经有32户脱贫。”胡军说道。 村里人气“旺”了,贫困户能增收 高东村地处永定区高头乡的东部,是高头乡第一大建制村。该村文化底蕴深厚,村内有土楼75座,其中异型楼7座,楼龄有的达480年以上,距离“福建土楼王”承启楼1.3公里,30公里半径内分布着高北土楼群、南靖土楼、云水谣等知名景区,旅游资源独特。2014年,该村被列为第四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2016年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如何利用优势资源实现脱贫? 以村部至小学“一溪两岸”为主线,以异型土楼、叠水拦河坝、休闲沿河步道、景观休憩廊桥、客家文化长廊等项目为建设重点,打造一条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土楼休闲景观带,建设停车场、观景台、旅游厕所……近年来,该村以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为首要任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让村里人气了旺了,也让贫困户找到了增收的新路径。 贫困户江建炎原来在外打工,2013年因为患上了尿毒症,不得不回到村里。加之其妻身体也不好,家中还有两位老人、两个小孩,日子越过越紧张。“刚回村的时候,村里旅游没有发展起来,我又干不了重活,只能待业在家。近年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村干部就找到我,让我在村里摆摊,还给我提供了一个免费摊位,月收入平均可以增加1200元。”江建炎向记者说道。 高东村党支部书记江天洪告诉记者,当下平均每天有200多名游客来到村里体验乡村旅游,而通过收取保洁费,2017年村集体收入增加了20万余元。“我们将其中一部分资金拿出来为贫困户制作了‘旅游扶贫摊点’,让贫困户能够自力更生。”江天洪说道。 “村里分给我的摊位比较好,太阳大的时候可以遮阳,下雨的时候可以挡雨。”林秋香也是村里的贫困户,她说,自己边种茶,边摆摊,现今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卖春茶预计可以增加3万元收入,空闲时间摆摊平均每个月还可以增加1500元收入,只要肯吃苦,脱贫没问题”。 高东村共有贫困户45户133人。除了鼓励他们摆摊,该村还针对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地给予帮扶。“村里乡村旅游逐渐发展起来了,饮食业也跟着发展,我们就把大部分贫困户推荐到饭店打工,并引导一部分贫困户种植百香果。百香果大部分也是销售给游客,效果都还不错。”江天洪说道。 近年来,永定区旅发委还大力扶持该区8个“旅游扶贫重点村”依托本村资源开发建设田园综合体、度假乡村、休闲农庄等,以达到旅游扶贫的目的。截至2017年底,全区8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实现旅游收入共965万元,同比增长39%。 记者手记 脱贫攻坚,须用对“催化剂” 贫困户能否真脱贫,笔者认为,“催化剂”的选用很关键。“催化剂”用得好,贫困户不仅能够脱贫,还能搭上致富的快车道。只是当下,不少帮扶者对于如何帮扶贫困户依然显得比较迷茫,或者将“扶贫”的理解局限于送点帮扶金,送点柴米油盐等方式,这值得深思。 在推动贫困户脱贫的过程中,帮扶者首先应思考清楚贫困户处于何种现状,再根据现状选择适宜的“催化剂”,这对于贫困户“加速”脱贫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高头乡高东村给贫困户林秋香提供“旅游扶贫摊点”,就可以理解为一剂合适的“催化剂”。因为对于林秋香而言,她已经发展茶叶种植,这要求她有时间打理茶树,同时,她还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这要求她要有比较灵活的工作时间。如果让林秋香去工厂打工,她或许就无法兼顾其他,而村里乡村旅游形势好,给她一个摊点,不仅增加了她的收入,更让她能够照顾孩子、打理茶树,可谓一举多得。(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阙小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