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多方力量 培养匠心人才 匠心,是一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创造的工作态度与精神品质。2016年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首届“龙岩工匠”评选则开启了龙岩弘扬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新篇章。 机械制造业是龙岩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龙岩最具发展优势的产业之一。工匠兴,则制造兴,“工匠精神”与“龙岩制造”密不可分,而技能人才的多寡与质量是决定龙岩制造未来发展前景的最关键要素。 工匠精神是时代所需,更是龙岩所需,而如何培养发掘更多高技能大师,让这些大师为企业、行业注入生产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向质量型发展转变,则需要企业、部门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作为高技能人才服务的直接受益者,激发企业内动力是重中之重。毋庸讳言,现实中众多企业对人才多采用“拿来主义”,重金聘请外来人才,时间短见效快,但所花成本却不低。同时,不少机械制造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重视不够,工作考评重量而不重质,导致员工技能提升动力不足。调整考评机制,重视人才培养,不仅能激发员工自我提高积极性,员工与企业共成长,也将增加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让企业最终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工匠培养,更需社会对工匠精神的多一份呵护。当前,社会对于工匠的认识和观念尚有待于加深和转变。具体到现实中,便是从事技术劳动人员减少和员工自我提升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如果社会认可度低、传统的工人没有社会地位,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制约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行业发展。 春风化雨,润物无形,相关技能大赛及大师的评选,企业的重视与认可,对大师的宣传推广,则是营造推崇工匠精神良好氛围的有力举措,而像“龙岩工匠”评选这样的动作无疑可以再多一些。 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院校是培养工匠的重要载体之一。新时代下,对工匠的要求与培育更要应时而新,应需而变。实际培养中,院校首要便是确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追求的人才培养与创新发展理念,结合学校特色与社会需求导向,发挥各自所长,形成特色培养学科体系与教育模式。于龙岩来说,便是要紧抓“三城一基地”建设目标,努力培育技艺精湛、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职业人。(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戴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