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工厂”里的幸福生活 “哒哒哒”……伴随着机器的微响,干净敞亮的车间里,50多名哈萨克族妇女专心地操作着电动缝纫机或缝盘机,一条条毛巾、一 件件针织羊毛衫在她们手中诞生。这里是新疆缘祺纺织有限公司在雀尔沟镇利用老镇政府会议室建起来的纺织服装加工点,被称为“卫星工厂”。 今年28岁的缝纫工哈丽达家住附近的克孜勒塔斯村3组,之前是家庭主妇,一家人靠丈夫放牧、打零工维持生计,本也想做点工增加家庭收入的她,苦于孩子年幼而不能出远门。现在,工厂建到家门口,哈丽达可以每天走路上下班,还能照看家里。就在3月9日,她领到了2月份培训期的1500元工资。 “培训期结束转为熟练工后,缝纫工月工资可达3000元,缝盘工最高可达6000元。”缘祺纺织产业园董事长刘清玉介绍说,“目前我们分别在雀尔沟镇镇区、西沟村和石梯子乡建了‘卫星工厂’,已吸纳150名农牧民进厂培训就业,切实扛起社会责任,支持脱贫攻坚。” 何为“卫星工厂”?林晖说:“就是哪里需要定位哪里、块头不大作用不小。”就在前不久,他还在克孜勒塔斯村村民文化服务中心召开劳动力转移推荐大会,动员当地农牧民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实现美好生 活愿景。在解决农牧民“就业难”问题,满足他们离土不离乡、离家不离村、出家门进厂门意愿的同时,“卫星工厂”也缓解了援疆企业一定程度的“用工难”状况。 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由福建援疆龙岩分指挥部于去年底创新实施的“产业援疆+援疆企业+卫星工厂+农牧民”援疆扶贫模式,将为呼图壁县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发展注入强动力。正如雀尔沟镇党委书记许建军所言,“卫星工厂”的建设,有利于今后为县城纺织服装大企业培育和输送优秀员工,随着住房、子女就学等配套问题的逐步解决,将有力促进农牧民向市民转变。 闽疆缘、红土情,龙呼两地一线牵。一年多来,龙岩援疆人员用闽西老区干部扎实、肯干、担当的作风赢得了当地的赞誉。呼图壁县县委书记丁彦明这样评价:“龙岩援疆干部为呼图壁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作出了很多贡献,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县长丁大明如是总结:“龙岩援疆工作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智力帮扶、促进交流交往交融等方面均取得实效,得到我们广大干群的认可和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