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闽港交流> 网络舆情 > 正文
“积木”搭成的港珠澳大桥:工程技术领跑世界
2018-10-19 15:05:31 韩星童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楠  

中新社香港10月19日电 (韩星童)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这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其120年的设计寿命、16级台风的抗风能力、岛隧工程等,在香港特区立法会工程界功能界别议员卢伟国看来,均表明中国桥隧工程技术已毫无疑问领跑世界。

今年9月,超强台风“山竹”以最高时速240公里袭港,卢伟国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坦言,当时透过新闻密切关注港珠澳大桥状况,不过丝毫不担忧大桥会受损,“大桥可承受时速432公里的风力,远远超过目前香港曾经历过的所有台风。”

事实证明,卢伟国信心背后的确有如他所说“精细的大桥抗风设计”。

点击进入下一页

9月18日,强台风“山竹”吹袭香港过后,港珠澳大桥安然无恙。图为港珠澳大桥香港段。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卢伟国以他较为熟悉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记者介绍抗风设计,他透露,在人工岛设计阶段,早已对高低海潮都有严密计算,以“可抵抗百年一遇的风浪”为要求。

落实到建造阶段,“每一块防波石的摆放位置及方法都依照国家标准”,不仅如此,经过计算机精确计算后,所有步骤还需经过实体模型测试,卢伟国形容这一工程“极其严格”,所以经得起风浪考验。

综合大楼建造的高度控制是人工岛建造的另一个技术难点,这是卢伟国前去考察时由现场工程队伍所提出。人工岛邻近机场的地理位置,对建筑物及建筑设备均产生高度限制。于是工程队伍采用预制的方法,“将庞大天花板的一个个部件运到人工岛,再拼起来”,卢伟国说。

事实上,他提到的这种“搭积木”式的预制方法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建造全程。填海所用的钢圆筒便是在上海完成制造,直径22米、高50多米的逾百个钢圆筒经由水路运至香港,于海中逐一竖立,深插入海床面以下约30米处,由无至有,形成人工岛。

点击进入下一页

9月18日,强台风“山竹”吹袭香港过后,港珠澳大桥安然无恙。图为港珠澳大桥香港段。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搭积木”的另一典型案例,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中世界首例海底深埋沉管隧道。于水下近50米处建造的沉管隧道全长6.7公里,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重量达8万吨,排水量超过一艘航母,达7万5000吨。

卢伟国至今仍记得两三年前,他与几十位香港工程专家在位于珠海牛头岛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预制厂见到这些庞然大物时的震撼,笑称“那次我们真是大开眼界”。

香港并非没有预制技术,相反,楼房及诸多公共建筑均如是建成,香港市民对马路上货车载有房屋部件也都司空见惯。“但我们所见过的规模比沉管工程小太多了”,卢伟国当时在工地上见到的沉管,高度约达十层楼。

这些沉管在牛头岛建造完成后,运至计划海域沉入海底,穿越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及砂层等不同特性的多种地层,进行精准对接安放,原本预计8个月的海上作业时间缩短至1天,并实现无一处漏水。

岛隧工程在沉管结构、制造工艺、接头方案、隧道形式方面实现“四大创新”,同时在深水基础施工技术、外海沉管安装成套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三项加强香港与内地连系的重大基建项目亦会先后开通,包括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已经通车、港珠澳大桥和莲塘/香园围口岸亦将会陆续启用。(资料图片)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分部设计师、海底隧道设计分项负责人林巍曾撰文以一串数字介绍岛隧工程7年的建造历程——共开展140项试验,历经28次台风侵袭,也遭遇7次如河口羽、异常波等危机,最终化险为夷,拥有40项创新和540项专利。

“这项工程对世界工程学界而言都是技术含量、难度非常高的”,卢伟国对此称赞不已,也认为那次考察令香港工程专业人士受益良多,“我们听取几方工程师从工程难度、具体建造等方面所做的介绍,交流过程丰富了我们桥隧工程的专业知识”。

“对香港人而言,2018年是很开心的一年,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这两个跨境交通都投入服务”,卢伟国相信,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将为香港带来人流,也使物流及服务流受益,“从海陆空三方面综合交通来考虑,为巩固香港重要交通枢纽地位,大桥通车是必要的一步”,卢伟国十分肯定。(完)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