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八闽乡讯> 泉州 > 正文
晋江12所小学推行课后延时服务 以老师为主开展托管服务
2019-02-26 10:35:19 吴志明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李楠  

核心提示

2月18日,晋江市确定实施课后延时服务之后,首批30所试点学校纷纷行动起来,开始摸底、安排。昨日,首批12所小学开始推行课后延时服务,其他学校这几天也将陆续推行。

昨日下午,记者走访部分学校了解到,试点实施课后延时服务的学校主要以学校老师为主开展托管服务,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完成作业等。作为社会服务行为,课后延时服务暂不收费,所需经费暂由财政予以保障。 □记者 吴志明 文/图

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 学生参与热情高 学习活动两不误

昨日下午4点25分,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响起了第三节下课铃声,六年八班的林钰航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背起书包回家。课间活动十分钟后,他和其他44个同班同学又回到了教室,拿起当天的作业做了起来,数学老师李老师一边巡视一边给同学们答疑释惑。

林钰航家住桥南新加坡城,往常一下课,他就回到家里做作业看看书,“现在可以在班级和同学们一起做作业,还有老师辅导,等下回家书包还可以少带一些书,真好。”

“这个班级有55人,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有45人,其他10人已经由家长接走了。全校五、六年级总共16个班,有15个班参加课后延时服务,总人数达到675人。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课后延时服务课堂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培优补差。”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副校长吴良坤介绍,学校下午的课后延时服务从下午4点35分开始,到5点45分结束,分成两节课,第一节课以作业辅导为主,第二节课是活动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下棋、打篮球、踢足球等。

学生家长林丽娜是池店镇御辇村人,平时在浮桥上班,丈夫在池店上班,女儿读六年级。以前每到4点25分下课,夫妻俩都要有一个人请假过来接女儿再回去上班,“现在可以下班再过来接了,省了不少事。”她觉得,课后延时服务有老师辅导,对孩子的学业也会有较大的帮助。

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 上学期率先尝试 受到家长好评

在绝大部分试点学校正摸索前进之时,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可谓是“轻车熟路”了。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校长许华闽介绍,学校目前共有1200多名学生,很大一部分学生家长每天忙着上班或是外出做生意,接送孩子成为头疼的问题。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的需求比较大,学校也一直在探索解决方案。去年下半年,学校率先尝试在五、六年级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总共开了六个班,200多个学生参与。

经过摸底,这学期课后延时服务从昨日下午正式实行,学校开设六个延时服务班,248个学生参加。据介绍,延时服务班也是分成两节课,第一节课作业辅导,第二节课活动。

“通过上学期的试行,效果还是不错的,受到家长的好评,参与的老师也很积极。”许校长表示,学校也在不断努力,希望这项服务在满足家长需求的同时,不会加重老师的负担。让他觉得欣慰的是,上学期自愿报名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老师,这学期也都报名了,还有不少老师也积极参与。

部门 最长服务至18:15 参与人数太多将抽签

记者从晋江市教育局了解到,《晋江市推进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于日前正式印发。课后延时服务遵循自愿参加、公益惠民和循序渐进原则。课外托管服务由政府、学校、家庭共同承担服务成本,在课后延时服务费纳入学校收费项目之前暂不收费,所需经费暂由财政予以保障。

服务对象为试点学校下午正常放学后自愿参加的学生。晋江全市按不超过200班规模实施课后延时服务试点。晋江实小、二实小、三实小、五实小不超过15班,其他市直小学5-6班,镇街中心小学3-5班。报名人数超过学校计划服务人数的,除优先保障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双职工子女、来晋务工人员子女等亟需服务群体需要外,采用特定年段、派位(抽签)办法确定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学生。

课后延时服务时段一般从下午放学后开始,服务时间按1.5课时计算,夏令时段在18:15前结束,非夏令时段在17:45前结束。服务内容上以学校教师为主开展托管服务,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完成作业等,并要求做到不上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今年晋江有30所城镇区学校率先开展试点,于春季学期第二周开始实施,最长服务至18:15,暂不收费。试点以城区、镇区公办市直小学(包括分校区)、中心小学为主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广。今年在晋江实小、二实小、三实小、四实小、五实小、六实小、八实小(秋季)、十实小等30所城镇区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试点工作。这其中12所从周一开始,3所周二开始,5所周三开始,还有1所周五开始。

记者还了解到,为更好地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晋江建立了合理酬劳机制,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对完成规定教学和管理任务后额外承担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教职工发放劳务费,劳务费按人均每课时不超过60元、每师每天不超过90元的标准发放。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