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闽港交流> 社会文化 > 正文
宜居宜业 大湾区就是我的家 ——聚焦大湾区建设系列报道之五
2019-04-15 08:18:12 任成琦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洪卉  

在香港中环工作的邹先生曾经住在新界的红磡。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后,他选择搬住到深圳。

最直接的触发因素是交通便利了。往返深港的高铁用时仅16分钟,加上通关,从出家门到办公室仅需一个小时左右,并不比红磡慢多少。

背后则是改善居住环境的刚需。同样的八九千元房租,深圳可以住到宽敞的两居室,而香港仅能住两居室中的小小一间。香港的工作又不能丢。怎么办?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蒸蒸日上的东风,他有了如今这种新选择。

融通互联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面对如此巨量的人口,如何让大家在宜业、宜游的同时更宜居?

应该说,大湾区的底子本来就不错。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有份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在2018年排名中,香港、深圳、广州3座城市入围全球百强。如今有了9+2联网的群聚效应,一些强项就更凸显出来。最典型的是完善的基础设施通联。无论是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还是莲塘/香园围口岸、青茂口岸、横琴口岸,抑或是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等,都串联起了当地民众的衣、食、住、行,也让区域内的城市更紧密联系在一起。

高起点不是终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粤港澳大湾区要对标的,是旧金山、纽约及东京等地,到2035年,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这个目标有个形象而响亮的口号,叫打造“一小时优质生活圈”。

整个湾区一盘棋,“三宜”是共同的追求,都在为促进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的跨境流动和融通添砖加瓦。就宜居而言,内涵很丰富,但最基本的,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文旅休闲、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打通互联。

瞄准一流

有了港珠澳大桥等完善的交通设施,人流跟物流、金流一样,在大湾区内慢慢多向流动。不同的人群,按照最适合自己的生活路径,在匹配相应的宜居目标。

比如邹先生,摸索出来“香港宜业+深圳宜居”的双核模式。港澳是区域内的房价高地,相对而言,湾区内其他城市是置业或赁居的不错选择。

也有把宜居和宜业完美合为一体的。

从香港九龙出发,一个半小时就到惠州大亚湾科技创新园。艾利荣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公司负责人弭永利2014年选择从香港来此创业。他的拿手绝活,打破国外垄断的离子液体,就是在公司里试验合成出来的。

弭永利笑言,大亚湾对他来说是“天造地设的摇篮”,宜居又宜业。“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是少有的优质港湾,离深圳、香港非常近,交通便利。这里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7个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前景可观。”弭永利要将科研成果产业化,这里不仅有足够的空间,还能提供上下游产业的强力支持。

如今,弭永利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我在香港几十年也没有买房置业,却在大亚湾买了房。退休后,说不定就常住这里了。”

跟弭永利一样,不少人有意在湾区内买房养老。对喜欢休闲、浸润惯了岭南文化的人来说,佛山是个不错的选择。有人曾这样畅想未来安稳的退休生活:

早起拜完社公,吃一碟猪肠粉或喝一碗及第粥,去路口的武馆、狮社抽烟聊聊天。中午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再喝一壶新会陈普。下午找朋友打打牌,聊聊当地在建的地铁。地铁很快就将连到广州市区了。感觉日子是越过越美。

大湾区建设蒸蒸日上,类似的湾区故事越来越多。

各显神通

作为扎根惠州的“吹鼓手”,弭永利一直在鼓励香港的有志青年,多到湾区的内地城市走一走、看一看,因为机遇不等人。

有港青想去创业,可顾虑当地的环保水准。弭永利直接拿大亚湾石化区做例子。他说,这里借鉴了世界先进石化园区的发展模式。园区外围有绿色防护走廊,光绿化防护隔离带就计136.6万平方米,绿树成荫,天蓝海碧。

不仅如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湾区内大气、水资源、食品安全方面的协防共治将成为常态,河涌、湿地、森林、滨海等生态景观将只增不减、交相辉映,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将成为时尚。

湾区内各界都在开动脑筋,围绕“宜”字,做足文章。

全国政协委员吕耀东提议,在珠海横琴打造粤港澳休闲旅游示范区,把宜游跟宜居相结合,为大湾区建设进行实验探索。

打造优质生活圈,湾区内环境治理、城市治理的能力水平也要不断提升才行。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隋广军建议,借助“互联网+”,以“绣花功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构建“美丽湾区”。

上月底在香港,中国银行率先推出“大湾区开户易”服务,客户无需亲往内地,即可便捷办理内地个人II、III类账户。粤港澳三地同城化优质金融服务,正在逐步推进。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打造优质生活圈,意味着更高标准更多责任。说一千道一万,“一小时生活圈”打造的是否真正优质,也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是湾区内居民的“三感”,他们获得感多不多、幸福感高不高、安全感够不够。

和谐共生

事实上,上世纪便有学者提出类似的湾区建设。但国际经验表明,湾区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国际上著名的如旧金山、纽约、东京等湾区,发展过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春声看来,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具备宜居、宜业、宜游的重要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短板。湾区的建设和发展,必然是一个渐趋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有时间表,更有路线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城市群智能管理,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高大湾区民众生活便利水平,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联俊说,这当中一大关键是突破障碍,构建高效合作机制,为优质生活圈提供源源不断的制度动力与活力。

因为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个大题目,并不止于打造优质生活圈这一环。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作为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打造“一小时优质生活圈”与这些目标之间,互相影响、和谐共生。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既体现了政策设计的丰富性,也让普通民众实实在在有感。

人的因素,正是念好大湾区“宜”字经的关键。

“这里齐聚了天时、地利、人和,在这样的环境中,必定事半功倍。”弭永利对此信心十足。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