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八闽乡讯 > 宁德 > 正文
特色农业唱主角 园区经济添活力

——古田黄田镇因地制宜发展库区经济

2020-05-14 11:18:59 龚键荣 陈映红 杨远帆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许丽蓉  

立夏过后,闽江黄田段双坑库区周边的绿竹长势喜人,记者乘坐渡船行于宽阔的水面上,只见岸边青葱翠绿。古田县黄田镇双坑村党支部书记吴祥青提醒,在茂密的竹林之下,连片马蹄笋正破土而出,长达七个多月的出笋期渐入采摘高峰。黄田——这座水口水电站库区新镇的发展之路便是从“笋”开始。

工人在加工黄田马蹄笋(黄田镇政府提供)

马蹄笋“破土而出”

特色农业唱“四季歌”

黄田镇是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黄田马蹄笋”的原产地,该镇地处闽江中游北岸海拔200米以下的坡地,气候温和湿润,为马蹄笋的生长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环境。

马蹄笋在黄田的种植历史十分悠久,相比之下,黄田镇建制至今才过“而立之年”。上世纪80年代末,古田县为支持国家建设水口水电站,淹地2万余亩,移民2万余人,新建黄田、水口两镇,这是该县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的第二次库区大移民。其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黄田镇移民安置工作和库区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习近平在宁德》一书中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对古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具体指示和指导。他指出,古田县发展山区经济要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的方针,要把新老库区的工作装到一个盘子里考虑,新老库区一起开发,将重点工作放在发展生产上。

众所周知,由于建水电站淹没大量土地,环翠屏湖的库区移民为了生存,纷纷转向发展“不与粮争地”的食用菌产业,而黄田镇的库区移民则向山地要效益,以精耕细作推动马蹄笋产业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水口水库建成后,笋农收获意外之喜。由于人工湖形成暖湿小气候,黄田镇年平均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基本没有霜冻期,出笋期较其他产地更长,笋质脆嫩、营养丰富。

据黄田镇党委书记彭实介绍,近年来,该镇积极推动马蹄笋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农户规范种植,同时探索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优势企业”的品牌共创共享机制,举办马蹄笋节并拍摄专题宣传片,提升“黄田马蹄笋”品牌知名度。目前,全镇马蹄笋种植面积约4万亩,年产量近6万吨;全镇四分之一人口从事马蹄笋产供销活动。

立足库区生态资源优势,黄田镇近年来积极实施“一村一品”政策,不仅壮大了黄田马蹄笋产业,还培育形成三保脐橙、凤亭蔬菜、香峰水果、后坪竹制品、闽江名优水产、古田黑番鸭等特色产业,全镇农业发展唱起了“四季歌”。

园区经济兴起

文旅融合发展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工业迈开发展步伐。黄田镇充分利用闽江边、铁路边、国道边的交通区位优势,在西北部建设了全县最早的工业集中区——黄田镇库区工业集中区。

福建铁王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是较早入驻黄田镇库区工业集中区的工业企业。近期,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该公司全面有序恢复生产,订单已安排至今年7月。为提升企业发展空间,铁王公司规划新增一条不锈钢类产品生产线,投产后预计增加年产量2400吨、产值1.5亿元。

福建林久智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黄田镇成长、壮大的福建省科技型企业,主要为工业企业量身定制单机智能化设备与智能生产整体解决方案。前年,该公司在镇政府的引导下,将年产2000个家具数控设备项目(一期)落地工业集中区,实现专业化生产。

企业的发展信心源自哪里?黄田镇镇长张德铭表示,近年来该镇不断强化政府服务,全面推行干部挂钩帮扶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并分别投入1500万元建设工业集中区三通一平项目、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力。如今,黄田镇库区工业集中区已有福建铁王、翠屏湖食品、林久智能制造、景泰食品、九龙江马蹄笋、古甜食品、华龙调味、和谊工艺等10余家规模企业入驻。

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黄田镇的文旅产业发展同样可圈可点。金翼村是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林耀华的故乡,黄田镇全面修缮林耀华故居并建设以“金翼之家”为中心的3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游客近5万人次。“福建省油画之村”双坑的油画产业从乡村走向城市,全村现有画家、画师100多人,在村内开办画室25家,在全国各地设有画廊、工作室40多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彭实说,2016年以来,黄田镇党委坚持以抓党建促发展,确立“建设工贸发达、交通便捷、宜居宜业的滨江重镇”思路,全面实施“诗意黄田、梦想黄田、活力黄田”发展战略,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今年10月,G235(纵五线)古田境内洋上至汶洋公路将建成通车,黄田至县城的路程足足缩短15公里。黄田镇党委、政府将以此为契机,优化全镇发展总体规划,整合规划3000亩工业用地,谋划发展健康产业、食品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吹响新一轮创新创业冲锋号。(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陈映红 通讯员 杨远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