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样板
2017年,南平市获批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成为全国8个整市域开展创建的地区之一。今年上半年,《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19》发布,南平市成为全省唯一被列入农业绿色发展全国先进行列的地区。 “我们以‘闽江源生态经济区’建设为目标,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探索技术集成模式,突出项目带动牵引,强化创新要素保障,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春晖说。近年来,南平市选准以现代绿色农业为支柱的相关七大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创新开展“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等建设,力求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全力打造我国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样板。 技术创新 打造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 走进延平区南山镇的享通长富生态农业科特派示范基地,工人们将采摘的白菜、西红柿、青椒等蔬菜搬上车辆,运往全省各地。 “这些蔬菜喝的是山泉水,吃的肥料是长富牧场经过处理的有机牛粪,种植业与养殖业在这里实现了生态链接。”现场负责人徐金贵说,“使用牛粪和沼液种植果蔬,不仅解决养殖场的污染问题,还能提高基地的果蔬品质,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享通公司和长富公司在科特派团队的帮助下,聚焦全产业链,共同打造以“牛-沼-菜(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特色的享通长富生态农业科特派示范基地。这也是南平市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生动实践。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南平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闽江源生态经济区”建设目标,选准以现代绿色农业为支柱的相关七大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创新推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五节一循环”技术集成模式,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注重资源利用高效化,发展节地、节水型农业。建立红土壤区域保护机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重点推广基质栽培、立体栽培、气雾培、多层覆盖、“有机肥+配方施肥”等设施农业栽培模式,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精准灌溉。丰圣农业智能温室大棚通过该技术模式运用,实现番茄、生菜四季不断产,年产量比普通地栽高出8到10倍;浦城县莲塘镇建设“施灌融合”示范项目,项目占地5000余亩,集农业生产、农业科普、果蔬采摘、农耕体验、农业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农业观光基地。 ——注重投入品减量化,发展节肥、节药型农业。实施农作物化肥和农药减量、生态和有机农产品增量的“双减双增”工程,出台《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计划》《提升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兽用抗生素药物综合治理》等办法,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艺改良、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等技术,大幅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如开展无药无肥生产示范,建设生态茶园15万亩,让更多人喝到“没有化肥农药的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品牌价值达697.53亿元,居全国茶叶类第2位;顺昌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示范项目,在全县柑橘种植30亩以上的大户、柑橘合作社、规模企业和家庭农场使用有机肥种植技术,实施面积20000亩,努力打造高品质的“中国柑橘之乡”。 ——注重废物利用清洁化,发展节能、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开展农作物秸秆、农膜、农药包装物的基料化、燃料化生产和结构重塑,整县推进畜禽粪污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特别是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保持全国领先。光泽作为全国唯一“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县级城市,参照“无废城市”标准展开县域循环经济的探索,有力地促进了固体废物的再利用。 模式创新 开辟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径 “三个小时的淘宝平台直播,带来的不仅仅是十几万元的销售额,更令人惊喜的是,京东平台伸出合作之手!”仙芝楼生物科技集团是第一批入选“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的企业,集团营销中心总监齐帅表示,在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通过“武夷山水”原产地直播平台,引导闽北企业转变传统营销模式。 开门见绿、山水相融的南平,资源富集、物华天宝。近年来,南平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机制上不断创新突破,2018年,“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应运而生。 南平以绿色生态和大武夷为闽北优质产品赋能,以政府为武夷品牌诚信背书,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验检测、统一宣传推介、统一营销运作,全力打响区域公用品牌,在打品牌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动青山变“金山”,走出一条品牌带动,经济和生态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此外,全市“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70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01个、绿色食品147个、有机食品4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8个),位居福建省第一。举办“武夷品牌”建设发布会,进一步扩大南平市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助推农产品“闽北货”成为“抢手货”。 在顺昌富金湖畔,空气清新,草木葱茏,碧水潺潺,有着十年游泳经历的市民肖邦明感触良多:“过去一发洪水,水浑得不得了,好几天才能变清。近几年,暴雨过后,只要等上几个钟头,水就明显清澈了。” 富金湖畔的改变,源于南平市坚持治水优先,以“水美”点亮“城美”,在全国率先开展“水美城市”建设,升华于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理念的南平市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该试点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其中中央资金8.27亿元,省级资金10.29亿元,市、县及其他资金31.45亿元。 “富金湖区域,是南平市打造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省级精品示范工程之一,充分展示了相得益彰的‘自然’与‘繁华’。”市山水林田湖草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明富介绍,全市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共5项,其中富金湖成效最为显著。 南平市坚持把生态保育放在首位,加大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促进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施建设规模496万亩的国家储备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改善林分结构、优化森林生态系统,被列入全国18个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重点项目之一;通过改善林分结构、优化森林生态系统,实施总投资50亿元的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及农地生态功能提升。 南平市还不断推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聚焦品牌建设、山水融合等“十大先行区”建设,实施55个总投资556.7亿元的先行示范项目,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数字信息、休闲观光等产业链条,服务龙头企业引进开发一批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项目,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产品营销深度融合。 机制创新 激发农业绿色发展新动力 在松溪县茶平乡茶平村,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的特色南瓜种植大棚里,泰妃、鸳鸯梨等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南瓜挂满枝头,吸引游客观赏。“我们村党支部牵头,按照‘金土地生态银行’模式,以每亩100元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150亩,打造特色南瓜种植基地。”茶平村党支部书记陈得旺说,原先村里土地经济效益差,村民外出打工后大面积抛荒,通过集中流转、引进台资企业与当地合作社共同培育台湾特色经济作物,如今基地成功打通永辉超市供货渠道,今年与福州永辉超市总部签下了100吨的泰妃南瓜订单,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农田分散闲置等问题愈发凸显,农村土地资源如何精准高效开发利用,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难题。”松溪县副县长刘洋说,在农村土地完成确权登记的基础上,松溪探索以农村土地资源整合为基础、农村土地规划整理为核心、土地分类利用为价值增长点的“金土地生态银行”,实现了土地资源转化和利用效率最大化。 “我们通过强化要素保障,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流转土地集中经营,从而更好地借助‘生态银行’模式激发农业绿色发展的活力。”徐春晖说,目前,全市农村土地已确权颁证50.33万户,颁证率达99.83%,流转土地113.66万亩。 “三农”问题从根源上是农业生产资源要素稀缺,南平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以科技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带动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为农业现代化垫石铺路。南平市享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创建初期,企业对蔬菜采取露地栽培。“当时蔬菜产量和品质要视天气而定,时常由于气候不好供应不足。”公司技术员邱发强说,在科技特派员曹海青的指导下,享通公司开始着手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建设智能温控育苗大棚。“我们搭建的智能温控育苗大棚可以自动对蔬菜瓜果苗进行控温浇水,一次性培育优质反季节蔬菜幼苗30万株,每年节约了30多万元人工成本。”曹海青说,大棚建立后,蔬菜标准园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能够通过企业技术示范、新品种展示和现代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周边蔬菜产业发展,生产出效益更高、品质更好、竞争力更强的优质蔬菜。在曹海青的帮助下,如今享通已有 55个蔬菜品种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蔬菜品种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打造了线上线下果蔬销售渠道。 近年来,南平持续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选派第10批1282名科技特派员进村服务,建成农业“五新”科技示范样板片75万亩,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此外,为了让农业踏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南平市成立1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50亿元股权投资基金,每年筹集不少于3亿元设立绿色产业发展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现代绿色农业等产业的投资力度。“我们将立足各县(市、区)实际情况,打造各具特色、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绿色发展示范样板。”徐春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