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八闽乡讯 > 三明 > 正文
三明:“工业+”绘靓文明城市
2020-09-17 11:35:11 陈加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余雪林  

东南网9月16日讯(通讯员 陈加辉)1957年三明“小三线”建设启动,“工业三明”开篇;改革开放初期,三明率先在全国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三明”启幕。

至80年代初期,三明初步形成冶金、电力、机械、塑料制品、纺织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在全省九地市中位列第二,市区人均国民收入在全省67县(市)中位列第二,奠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三钢、三化、三明重机厂、三明纺织厂、三明化机厂、三明制药厂等一批工业企业发挥各自所长,广泛宣传、积极动员配合,成为三明精神文明建设最初的星星之火。源于工业、始于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催发出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向往和探索。

从1984年成为由省授予、全国首个“文明城市”,到2011年以来蝉联第四、五届并冲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对三明工业发展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业三明”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持续做优“工业基地·活力新城”品牌,与“满意在三明”品牌共融互促。近年来,三明市工信局结合省级文明单位创建,聚力做好服务企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节能减排等工作,抓实抓细“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积极做好疫情下防控物资调拨和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提升全社会对“为民惠民、共建共享”的认同感,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1-8月,三明工业投资增幅居全省首位,技改投资增幅居全省第5位,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经济指标支撑。

稳物资,保障疫情防控需求。三明市工信系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文明单位示范作用,成立52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分赴福州、厦门、泉州等地调拨防控物资,引导本地企业加速度转型防控物资生产,及时解决因防控物资短缺造成的市民恐慌、哄抬物价等现象,维护疫情防控下社会稳定。全市重点跟踪的8家口罩生产企业日产能达405万只,有效保障一线防疫安全、志愿服务、居民健康出行、企业复工复产防控物质需求。同时,结合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彰显精神文明力量,助力构筑全市联防联控体系。

亮服务,巩固提升文明素养。围绕三明产业发展需求,组建能力强、素质高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将“亮灯行动”落实到实施《三明市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若干措施》产业人才引进、组织工程师职称评比等工作上,在全市率先完成77位中初级工程师评审、129位高级工程师预审工作,兑现“一企一策”人才优惠政策,持续优化引才育才聚才留才环境;党员干部带头深入社区、主街道、商场等区域,开展“节能减排”“八不行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志愿服务活动45次,发放倡议资料超3000份,在服务市民文明素养提高上作表率。

重减负,聚力优化营商环境。秉承“用心耐心办好每一件审批、将心比心让办事群众舒心便捷”的服务理念,将“亮灯行动”创“模范机关”活动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度融合,突出做好优化政策环境、简化行政审批、开通“云服务”“云审批”、持续做好清欠政府债务等工作,所有审批件日结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累计帮助企业降本减负超18亿元,清欠台账已全部清零,营商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满意在三明”品牌认可度进一步提高。

强基础,守护文明创建成果。三明市工信局全力应对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考”,成立“三明市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引导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志愿为3680家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创新、人才培训、融资等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降低疫情负面影响。深化“访企业、解难题、促‘六稳’”专项行动,累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疫情防控类难题447个、企业用工类难题351个,有效保障了企业复工复产、居民正常就业,提升市民、企业家对“满意在三明”品牌获得感。深入推进文明执法工作,有效打击涉法电力案件,落实2.6亿元以上企业用电优惠政策,构建全市依法用电、文明用电的良好社会氛围。会同电力、烟草、农业等部门,组建党员服务专班,顺利完成70座烤烟房“煤改电”试点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