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八闽乡讯 > 南平 > 正文
南平塔前镇:一个农业大镇的振兴加速度
2020-10-26 10:33:42 郑雨萱 李韧筠 詹国兵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余雪林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南平市延平区塔前镇探索以资源禀赋为依托、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的产业 体系,激活农业农村资源要素——

一个农业大镇的振兴加速度

东南网10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通讯员 李韧筠 詹国兵)金秋十月,走进南平市延平区塔前镇,一派热火朝天的收获景象——连片的现代化农业大棚中,成批的蔬菜采摘后装箱运往大型商超;一捆捆花卉包装好后,冷链运至海外;成吨的食用菌送入车间加工……

塔前镇地处延平、三明交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曾是省级老区贫困乡镇。近年来,塔前镇积极探索,从简单的种地养猪升级为包括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等多业态齐头并进的大产业格局,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农业大镇。

因地制宜发展花卉产业

在塔前镇虎山村南平欣然花卉有限公司花卉大棚基地,农户正忙着摘剪多头彩菊并捆扎打包。“这里工作稳定,而且劳动强度不大,收入比种菜要多得多。”村民刘善星2017年就到基地帮工,如今已升任技术主管,一年工资在6万元左右。

“短短几年时间,这家企业打造的‘我要花’品牌就享誉海内外,取得延平区花卉协会会员中产值业绩第一的成绩。”塔前镇镇长陈家官告诉记者,该企业仅在虎山村的花卉示范点面积就达到113亩,平均年产值500多万元。

“基地采用多头菊与百合轮种模式,依托高山高海拔生态优势,一年可以种植一季多头彩菊和一季百合,有20多个品种的百合花和100多个品种的多头彩菊。” 欣然花卉总经理魏光仕说,除了差异化种植外,内外兼修的销售渠道也为企业带来了稳定利润。目前生产的花卉40%出口海外,30%在公司的连锁花店中零售,30%面向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销售,形成了一条稳定的花卉产业链。

在欣然花卉带动下,虎山村近百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花农中有30%是生猪退养户。“我们公司每年需要发放300多万元工资,员工人均年纯收入4万多元。”魏光仕说。

品牌带动打造地理标志产品

塔前镇西洋村村道两旁,排列着南平市跃农绿色蔬菜基地有限公司的数十座白色大棚,棚内生产的上海青、黄秋葵、四季豆、佛手瓜等蔬菜,都是当季主打销售的绿色无公害产品。

据介绍,跃农公司在赤坑村和西洋村一共流转2000余亩土地。“近几年我们严格按照有机、绿色食品标准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已经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被授权使用南平市‘武夷山水’公用品牌。”跃农公司董事长朱正辉介绍。

跃农公司是塔前镇农业发展品牌化的一处缩影。近年来,塔前镇充分利用优势高山平地标准化种植的优势,持续加强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通过主打绿色、生态,推动果蔬种植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打造了一批带有塔前特色的绿色无公害果蔬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我们不仅向市场提供放心果蔬,也助力村集体增收。”陈家官说,如今,西洋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特地将基地建在远离工业污染源与生活区的高山沙壤土上,种植佛手瓜、叶芥菜等15个品种无公害蔬菜,带动周边380户农民共同致富。

家门口就业日子有奔头

走进棚下村欣然花卉种植基地,几位村民正挖沟造渠。“我的爱人身体不好,两个孩子都在本地读书,离得近方便照顾家人。”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永杍患有慢性病,以前在外做临时工,工作时间长,收入却不高。在塔前镇党委书记张钻球介绍下,王永杍来到离家只需骑车5分钟的花卉基地工作,每月工作24天左右就能赚取3000多元,不仅稳定维持了生计,还能照顾到家庭,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头。

“产业帮扶是增收之本。我们挖掘乡村价值,在做大产业蛋糕的同时,也不忘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张钻球说,近年来镇里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发挥生态、区位等优势,在推动“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的同时,致力于让农户收益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同步提升。

“在村里干活,收入一点不比在城区差。”赤坑村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新赛说,3年前赤坑不达标猪场被拆除以后,村里171户养殖户全部转产转业,大部分都受益于赤坑村果蔬、花卉基地项目,留在当地企业、合作社打工。如今,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业代替生猪养殖业成为赤坑村支柱产业,仅种植的橘柚一项,全村年产值便达近千万元,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

2017年至今,塔前镇共建设设施大棚1060亩,拥有3家农业公司、3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除了以省级龙头企业跃农公司为代表的王牌企业外,还扶持了2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今,西洋、虎山等村的耕地利用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全镇田地利用率、产出效益同步提升。

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户经济收入也日益增加。去年,塔前镇农业总产值达到3.8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14元。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