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八闽乡讯 > 南平 > 正文
山水共响,奏响延平乡村振兴“共鸣曲”
2020-12-09 11:10:47 赵锦飞 詹国兵 李韧筠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许丽蓉  

日前,南平市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延平区圆满落幕。活动期间,大型山水画境实景演出《延平问海》惊艳亮相,中国龙舟公开赛10周年龙舟精英邀请赛暨南平市第四届运动会在延平湖擂鼓开赛,为闽北大武夷旅游格局添光溢彩。

再早前,第三届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在延平区巨口乡开幕,从三年前的艺术唤醒乡村、到去年的艺术激活乡村、再到今年艺术赋能乡村,延平区在巨口乡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艺术+古厝生态银行”的创新发展之路。

做活山水大文章,让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正成为延平乡村振兴的“解题方程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延平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立足资源禀赋,利用生态银行、水美经济、武夷品牌、科特派制度等抓手,探索巨口乡‘古厝生态银行’、王台镇‘科特派机制’、炉下镇水美乡村等乡村振兴示范带,以带促面,打造具有延平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本。”延平区委书记赵明正说。

找准痛点,促乡建行动

名不见经传的巨口乡谷园村名声大噪,成为“国家级传统村落”“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连续两届成为乡村艺术季主会场,变化缘于一场遍及全村的治理改革。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治理“当头炮”,全村267户村民,只有70户在家,八成多人口外出,留下了一道难题:10个村民小组星罗棋布,在家村民少,仅靠运动式的一阵风治理,雨过地皮湿,人浮于事。

这一切,57岁的村干部吴焕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爱琢磨的他看了许多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报道,产生了“何不在村里也试试这种模式”的想法。从去年4月开始,在村两委支持下,老吴弄出一套谷园村网格化管理的“土办法”。

老吴把全村分为5个片区,实行“1+2”模式,由1名村两委干部任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各一名任副组长,绑定70户村民,各片区内再划分为2至3路,组长、副组长各司其责,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定时段的“四定”保洁管理责任制,进行日常巡查、情况反馈、监督协调、跟踪处置,长效管理有了眉目。

“这样定人定责,解决了人浮于事的弊端,而且组长、副组长对网格内辖区熟门熟路,有利于发挥农村熟人社会的长处。去年一年全村共拆除旱厕、零搭、猪圈、废弃房屋等350余处,掀起了全村颜值革命。”老吴说。

此外,在网格化管理的同时,村里还很注意发挥村民的积极性,鼓励村民共建共享。村里将两笔政府下拨的70多万元资金拼成一个盘子,鼓励村民自己动手拆除旱厕,以工钱的形式来补助村民,如果由村里统一整治,村民就不能享受这笔补助。去年村民自发行动,整治旱厕90多座,村里的厕所革命进行得彻底。

老吴等村干部也注意有堵有疏,原来谷园中心广场有10个烤烟房,闲置后成了村民堆放柴垛的地方,为了建设乡村艺术季的主会场,大家忍痛割爱。但是,乡村有乡村的生活习惯,因此村里择地另建方便村民的柴火房,解了村民们的心病。“村里还有一处古厝,有两户3个村民,原来有13座旱厕,我们拆掉这些旱厕后,建设了一座公厕,美观又便民。”老吴说。

经过一年多的整治,村里500多平方米的大礼堂改造成了金谷园剧场,传统街市重现昔日风貌,80多栋旧房子修葺一新,剪纸坊、酒肆、茶坊一应俱全,成了网红打卡艺术地,为乡村旅游以至康养产业打下基础。“乡村治理好了,乡风文明,才是产业兴旺的基础。”对于故乡的巨变,老吴别有滋味在心头。

而在洋后镇大禄村,尝试着不一样的治理路径。

被誉为“福建旅店业第一村”的大禄村,乡贤在外经营酒店600多家,是村里的最大资源所在。

因此,大禄村从回归乡贤中吸纳治理力量,村里干部主要是有声望的返乡乡贤。

这两年来,随着旅店业的转型升级,返乡创业的乡贤越来越多。“乡贤是大禄村的一面旗帜,因此我们在乡村建设行动中,注重发挥乡贤的主导力量。”村支部书记刘振银说,村里开展“一人认领一树、一户认领一片”活动,并举办“最美认种人”竞赛,吸引乡贤积极参与到美丽大禄的建设行动中来,百余名乡贤捐赠700多万元投到基础设施建设,并搭起了两条产业链。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采取村主干及乡贤带头、村民小组长和代表紧跟、其他人员限期、个别违建户镇村工作队强制拆除的方式,乡贤主导,带动村民,效果很好。”刘振银说。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出门闯荡的乡贤眼界开阔,在区里首次将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发展建设方案升级为发展建设专项规划,规划先行,避免折腾,编制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发展建设专项规划,获得了市里肯定,在全市推广。

延平区乡村振兴办主任陈弟仔说,区里19个乡镇街道都因地制宜,探索不同路径,炉下镇斜溪村成为全国首批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两个乡镇和18个村分别获得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称号,培育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以带促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王台镇百合花种植面积位列全省第一,达到了6500亩,产值2亿多元。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支花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如何做大做强,问题摆在面前。

对于种植20多年的百合花种植大户卢柳余来说,虽然百合花亩均效益近万元,效益很好,但是种球资源控制在荷兰企业手里,每年都要花三四百万元引进种球,成本高成了“卡脖子”的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王台镇党委书记郑龙才说,该镇有先天优势,因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就是发源于该镇溪后村,全镇19个行政村都设立科特派服务站,共有38名各级科技特派员,特别是省农科院资源的高位嫁接,院地合作,带来了新突破的百合种球繁育体系。

这种互联互动的机制,让延平百合种球实现自给自足成为了现实。对于卢柳余等种植户来说,这意味着成本将降低一半,为产业发展打破了瓶颈。

依托科特派制度,目前王台镇百合花产业已经链接特色乡村旅游、生鲜冷链物流产业,王台村、溪后村、井窠村连点成片,花林农旅融合的王台小镇已经崭露头角。“10月最为火爆,21间客房被预订一空。”今年4月刚开业的王台镇森林人家客栈负责人王玲尝到了甜头,虽受疫情影响,但每月都略有盈利,让她惊喜不已。

更大的愿景还在后头,未来王台镇还将不断延伸科技特派员制度新时代内涵,培育百合花、杉木产业培训基地,打造延平区西部一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辐射周边乡镇。

与王台镇遥相呼应,在延平区东南部一个乡村艺术文旅基地正在巨口乡崛起。

与王台镇不同路,巨口乡靠的是“生态银行机制”。该乡乡长胡玉贵说,区里组建巨福公司,整合土厝、校舍礼堂等资源,通过乡村艺术季这一切入口,找准艺术旅游这个细分产业门类,以艺术持续唤醒乡村、激活乡村、赋能乡村,为社会资本、人才等资源下乡提供了平台, 吸引超过30多批次1800多名艺术院校师生。去年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比上一年增加15万元。

目前,巨口乡打造了省级乡村振兴试点九龙村、网红打卡艺术地谷园村、民宿体验区岭根村等一批特色村,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古厝生态银行”示范带。

不仅如此,炉下镇斜溪村依靠绵延4公里的闽江江岸线,洲头乡村旅游项目名声在外,融合附近大洲岛、土目洲岛等水域资源开发,打造水美经济示范带,并与城区“夜游延平湖”文旅项目相得益彰,撬动水美经济这片蓝海。

“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要振兴。目前,全区已确定‘一带N点’示范带20条,以此推动形成更多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典型,在巩固拓展脱贫空间成果的基础上,推动产业由全面覆盖向提档升级、高质量绿色发展转变,加快发展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更好地引领辐射带动全区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赵明正表示。(闽北日报记者 赵锦飞 詹国兵 李韧筠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