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八闽乡讯 > 宁德 > 正文
用心书写高质量脱贫答卷

——屏南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0-12-17 11:14:14 叶陈芬 王志凌 甘叶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许丽蓉  

屏南熙岭乡龙潭村 

东南网12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叶陈芬 王志凌 通讯员 甘叶斌 文/图)入冬后,放眼屏南,全力以赴抓脱贫依旧是最浓的底色。

在绿水青山的环抱之中,干部走村串户,精准“对标补短”;偏远村落的贫困群众告别了土墙房,搬进了造福新村的气派新居;特色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农户的钱袋子一天比一天鼓……

脱贫攻坚,唯此为大。自被列入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屏南县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认真贯彻中央、省、市部署要求,秉持“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立志“山区要有大发展、小县也有大作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熙岭乡塘后村百亩荷塘

  

长桥镇举办文体活动,庆脱贫迎丰收

上下一心 吹响攻坚集结号

已经“白改黑”的村道宽敞整洁,拥有竹元素的凉亭、休闲广场特色十足,民居外墙上艳丽又真实的3D立体墙画让人眼前一亮……深冬时节,走进被千亩竹林包围的甘棠乡新田村,仿佛走进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油画中,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扶贫开发重点村。

新田村的华丽嬗变,是屏南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的有力见证。

然而,回首过去,7000多名现行标准贫困人口、39个贫困村,是曾经摆在屏南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块“硬骨头”。

面对重重困难,外界心存担忧,屏南却信心满满。

给予信心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倡导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是党委政府“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作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屏南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大的政治任务、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深入推动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

县乡同频共振吹响“集结号”。屏南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行领导干部“三带头三走访”工作制度,形成四套班子齐上阵、全县力量总动员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

政策同向发力打好“组合拳”。屏南因地制宜制定出台扶贫政策文件60余项,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8亿元,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互融合的扶贫政策体系,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社会同心共济形成“大合唱”。抢抓省领导挂点、省直挂钩、沿海发达地区对口帮扶的重要机遇,用好用足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对接落实项目资金,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搭建社会扶贫对接平台,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投入6000多万元,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捐资助学、以购代捐、扶贫车间等社会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屏南县积极抓好“精准管理”这个关键,坚持把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脱贫攻坚最基础的工作和最关键的环节。锁定“扶持谁”、明确“谁来扶”、优化“怎么扶”、把牢“如何退”,架起精准扶贫的幸福桥。

目前,屏南整合县里各级各部门力量,全面采集农户生产经营、资产、住房、健康、就业、子女就学等信息100多万条导入管理平台,形成“立体式”的农户信息模型,把扶贫对象搞准确、把致贫原因搞明白、把收入情况搞实在。通过数据分析,将政策缺漏项、帮扶薄弱项及时反馈给县乡村各帮扶主体,切实提高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的覆盖率和帮扶措施的精准度。

同时,屏南下派驻村任职、蹲点干部4批次214名,安排712名干部,配备村扶贫协管员159名,全面实行单位挂村、干部挂户“双挂”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村、帮扶到户”。

人人关心扶贫,人人为扶贫作贡献,一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役在屏南打响!

  

白水岩云雾茶茶山 

▲龙漈花海  

产业带动 引领群众拔穷根

一枚佳果甜四方。日前,农业农村部传来好消息,屏南县申报的“屏南李”顺利通过地理标志专家评审,标志着屏南县高山芙蓉李有了自己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屏南县境内李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屏南芙蓉李因其优异的品质发展更是迅速。截至目前,全县拥有芙蓉李种植面积1.5万亩,鲜果产值达1.35亿元。

山野绽放“富裕花”。时下,徜徉棠口镇,最抢眼的莫过于那一座座花卉种植基地,文心兰贵溪基地、龙漈花卉休闲产业园、闽卉多肉植物研发种植基地、大马仕革玫瑰种植加工基地……涵盖了多肉植物、兰花、菊花等众多高山花卉品牌,拥有种植面积870亩,辐射带动贫困户及当地农户650多人。

朵朵菌菇富农家。在长桥镇,食用菌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全镇食用菌年产量达2亿多袋、年产值5亿多元。其中,以茶树菇为主,种植覆盖了该镇18个行政村中的16个。该镇将此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富民兴村的重点产业来抓,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以扶持,推动产业做大做优做强……

不同的特色产业,相同的增收喜悦,让人真切感受着屏南脱贫攻坚蓬勃的产业脉动。正如农户们所言:“有好产业,脱贫攻坚才能底气十足!”

诚然如斯。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久之计。屏南县坚持把产业作为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坚持扶志扶智,加强资源整合,探索建立产业基地、经济实体、贫困群众“三位一体”产业扶贫长效机制,拓展“自主经营、订单帮扶、安排就业、投资分红”四个增收渠道,一户一策、精准滴灌,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

屏南县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制定完善152个村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林竹、茶叶、水果、花卉、畜禽、农村电商、文创、旅游等10个特色产业,县财政每年统筹产业扶贫资金1000万元,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做实产业到村到户项目。

同时,还通过“三引三创”(引进高人、引回亲人、引来新人,创设融资新平台、创立修缮新模式、创建魅力新古村),探索利用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社会扶贫,增强文化自信,复兴古村,拓展文旅扶贫增收渠道。

特色产业“开花”,脱贫攻坚“结果”。如今,屏南县建立产业扶贫基地26个,培育扶贫经济实体185家,实现95%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全民奔小康之路越走越宽。

长桥半圳村茶树菇合作社 

 

万亩蔬菜基地 

金融活水 浇灌脱贫幸福花

“脱贫了、住新房,我感觉像在做梦。”12月10日,站在寿山乡寿山新村的自家安置房前,脱贫户苏菜仙感慨万千,“谁能想到我们一家也能盼来这一天。”

苏菜仙一家7口人,父母年老体弱,两个子女尚年幼,哥哥由于身体不好,至今未婚并与其一同生活,全家靠种菜过日子。“过去,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改变生活状况,想创业却没资金和技术,想在工地打零工又怕照顾不到家人。”苏菜仙说,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竟成了一种奢望。

转机来了。“贫困户可享受5万元的政府贴息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干部第一时间上门带来好政策。

拿到5万元贷款的苏菜仙,办起了鸡鸭养殖场,在家门口实现创业梦。踏实、勤快的他慢慢掌握了养殖技术,养殖规模从100只鸡鸭扩大到近万只。

从创业梦到新房梦,再到增收梦,一路走来,苏菜仙家喜事不断。他说,“靠着政府的好政策,凭自己勤劳的双手,终于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像这样的场景,在屏南各乡镇比比皆是,依靠“金融活水”浇灌的扶贫之花正竞相绽放。

产业扶贫,金融先行。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山区县,屏南突出金融扶贫主线,搭建了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平台,创新推出无抵押、无担保小额扶贫贷款,有效满足了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需求,增强了贫困群众造血能力——

建立精准识别工作机制,解决小额扶贫贷款“放得准”问题。屏南县财政出资1600万元设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担保金,县扶贫小额信贷促进会与县农信社、农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建立贷款推介担保合作机制,实现了贫困户小额贷款免抵押、免担保。以村提供、乡把关、县核实形式,形成了贫困户授信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扶贫项目选育机制,解决小额扶贫贷款“用得好”问题。坚持贷款跟着产业走、贷款跟着项目走,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制定产业帮扶到户计划,帮助贫困户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脱贫项目,并为贫困户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营销等服务,实现了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2015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8亿元,覆盖60%以上的贫困户,贷款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建立贷款风险防范机制,解决扶贫小额贷款“收得回”问题。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营造“贷款及时还,再贷就不难”的良好信用环境,充分发挥农村“熟人社会”信用约束作用,建立还贷周转、农业保险、全额贴息等多种风险分散机制,有效分散和降低扶贫小额贷款风险。建立产业扶贫信息数据库,精准定位贫困户贷款项目位置、产业现状、市场动态,有效降低了贷款风险。

兰花基地助力精准扶贫 

多肉植物种植基地 

接续用力 携手共赴小康路

金融活水 浇灌脱贫幸福花

日落西山,倦鸟归巢。

在路下乡富塘造福新村,村民吴玉秀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干净整洁的新家。

夕阳的余晖洒在黄墙红顶的新村民居上,散发着暖暖的光,一如吴玉秀脸上的笑容,“真没想到我现在不仅成功脱贫,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

过去,吴玉秀住在路下乡岭头村,靠几亩薄田、20多亩竹林维持生计。2016年9月,路下乡富塘造福新村项目开始实施,吴玉秀一家被列入造福搬迁对象。2018年春节,她和家人一起喜迁 “乡村别墅”,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造福工程解决了我的住房安全问题,教育扶贫减轻了孩子就学压力,产业扶贫增加了我的家庭收入,金融扶贫解决了我发展产业的资金问题。”吴玉秀说,一路走来,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干部的帮助,就没有她如今的生活。

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屏南县相继出台了《屏南县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实施方案》《关于建立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内脱贫攻坚工作若干措施》等文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全部农村脱贫人口食有所保、衣有所用、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住房安全方面,屏南县累计完成1896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现场核验工作,占总任务100%;医疗保障方面,39个贫困村已全部实现医保结算“村村通”,贫困户实际医保报销率达92%;教育保障方面,实现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未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因贫辍学问题;饮水安全方面,屏南县1896户贫困户均实现集中式供水,全部达到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

在防贫机制方面,屏南县推进“一键报贫”“微信扫码”防贫监测机制,做到家喻户晓、广为告知;同时,创新防贫综合治理机制,识别重点贫困户、边缘户等农村相对贫困群体,强化帮扶,确保农村人口不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

脱贫摘帽不卸甲,响鼓重槌再出征。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相信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下,屏南必将阔步前行在脱贫致富路上。

本版部分图片由屏南县委宣传部提供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