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八闽乡讯 > 龙岩 > 正文
“打”进校园,上杭女子五枚拳发展求变
2021-01-21 16:45:02 江雅萍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亮  

丘金莲展示五枚拳动作。东南网记者 江雅萍 摄

东南网龙岩1月18日讯(记者 江雅萍) 前手掌,后手钩,屈膝展臂,丘金莲出拳迅猛有力,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干净利落,气势非凡。11月28日,2020年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龙岩市传统武术争霸赛在龙岩体育公园圆满结束。传统武术五枚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丘金莲代表上杭县五枚拳协会参加比赛,以扎实的拳法再一次征服评委和观众,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五枚拳是中国武术稀有的与女性相关的拳种,在中国武术近200种拳派中,与女性相关的拳种仅有四种,五枚拳便是其中之一。据考证,其发源地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由“五枚师太”创建,清朝末年流传到闽西客家地区,深受客家女性的喜爱,成为当地女性农忙之余强身健体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如今已深深扎根在闽西客家地区这块红土地上,并在龙岩市上杭县中都镇古基村完整传承下来,成为闽西客家地区一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沉寂数百年,非传统拳法艰难传承

福建省非遗女子五枚拳文化发展中心挂牌成立。东南网记者 江雅萍 摄

“我15岁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五枚拳,当时条件很苦啊,白天要干农活,晚上才有时间练武。那时候也没有电灯,大家就点着蜡烛、煤油灯、汽灯在武场上学习。”现年55岁的丘金莲谈起曾经的习武生涯,往事历历在目。一边说着,丘金莲一边带记者走进了一间崭新的练武室。

“现在好多了,村里特地批了一个地方给我们,平时的武术训练、武术知识交流都在这里,五枚拳的一些武术器械也放置在这。”丘金莲介绍到,这是2020年5月3日刚刚挂牌成立的福建省非遗女子五枚拳文化发展中心,位于中都镇古基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有了固定的教学场所,对五枚拳感兴趣的村民可以随时到发展中心学习参观,为此,发展中心还制定了一张值班表,确保在每个时间段都有人值守。

走进五枚拳文化发展中心,除了摆放在角落的狮头、棍棒,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四面墙上张贴的各项奖状证书。薄薄一张纸,重重数年苦,每张荣誉证书的背后都是无数训练的艰辛与传承的坚持。

丘金莲练习打耙头。受访者供图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古基村这个闽西的偏远村落,曾经被打为“四旧”、沉寂已久的五枚拳重新被人们拾起。1982年,中都镇古基村女子武术舞狮队正式成立,标志着五枚拳重获新生。

据丘金莲回忆,五枚拳复兴后,起初有30名女性一起学习,但是练武辛苦,最后坚持下来的只剩三人,她就是其中之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肯吃苦,爱学习,丘金莲很快成为五枚武术的佼佼者,在中国武术界崭露头角。

1984年,丘金莲在龙岩市上杭县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文艺汇演中”首次亮相,获得“推陈出新”奖旗一面。1985年10月,丘金莲带队代表龙岩地区赴福州参加“福建省首届舞狮表演赛”,获大会表演奖。1988年10月被福建省选送进京参加全国首届农运会,在武术表演上,荣获个人金牌、银牌、铜牌,轰动全县。1995年8月,丘金莲参加龙岩地区第三届农运会武术比赛,荣获女子传统拳术第一名。之后她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农民运动会,荣获多项荣誉。2007年,丘金莲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上杭女子五枚拳》代表性传承人。

“多亏了国家政府的重视,我们才有那么多表演、比赛的机会。”面对满墙的奖项,丘金莲从不觉得荣誉只属于自己一人,国家的重视,政府的扶持,习武人的共同坚守……都是让五枚拳再绽异彩的原因。让大众重新认识、了解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拳法,一识五枚武术的“庐山真面目”。

丘金莲表演舞狮。受访者供图

五枚拳法套路短小紧凑,步行低矮,技术上以静制动,借力还力,以守转攻,是创拳者根据女子身材较小、爆发力较差等特点而创立的。“五枚拳不仅有拳法,还有五枚舞狮、五枚棍术、枪、虎头耙各种器械技艺。”丘金莲介绍起五枚拳来如数家珍。

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杭女子五枚拳融合吸收了客家重宗族、重传统的文化特征,和客家传统习俗相结合,催生了技艺与武术兼顾的五枚武术舞狮活动。客家舞狮活动由来已久,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家有喜事都少不了舞狮队助兴,入屋拜狮意为驱除邪秽,保佑家宅安宁。古基村的舞狮之所以独树一帜,原因是其以扎实的五枚武术作基础,踩桩、腾挪,一步一跃都依靠五枚武术的身法完成。

“可惜现在学习五枚拳的人少了,会舞狮的更没有几个。”谈起五枚拳现今的传承发展,丘金莲忍不住叹息,老一辈的拳师年事已高,如何让五枚拳传承下去,成为丘金莲心中萦绕不去的难题。

非遗进校园,打破五枚拳传承窘境

丘金莲教导孩子们练五枚拳。东南网记者 江雅萍 摄

据《上杭县志》记载:“清末。少林正宗拳械‘五枚拳’传入,庐丰、兰溪、稔田、黄潭、太拔、中都一带,男女老少多人精于此拳。” 古基村坐落于上杭中都边远山区,解放前,受交通限制,经常有土匪出没。为抵御匪徒,古基村自古就有习武的风尚。然而,千禧年后打工热潮如火如荼,古基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谋生,常年不在家乡,难以坚持、系统学习五枚拳术。老一辈武术家的先后离世,更让五枚拳的传承雪上加霜。

为了不让五枚武术再次失传,丘金莲决心将五枚拳传承给年轻一代。“只有到校园里教会下一代,五枚拳才有发扬光大的可能。”让五枚拳进校园的念头像一粒种子在丘金莲心中生根发芽,这与时任中都中心小学校长张寿琼的想法不谋而合。2002年,根据体育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和五枚拳的特点,上杭县中都中心小学将五枚武术作为地方特色课程开设,并在学校开设五枚兴趣中心小组,聘请丘金莲为该校外聘教师。

丘金莲给孩子们纠正动作。东南网记者 江雅萍 摄

丘金莲深知要激发孩子们对练武的兴趣才能更好地传承五枚拳,“要让孩子们对五枚拳产生兴趣,让孩子愿意学,快乐学,不是硬邦邦地强迫他们去学。”为此,丘金莲降低门槛,将五枚拳术和一些器械动作相结合,自创了五枚武功入门法,十分适合孩子们学习。教学模式也由单一授教逐渐向兴趣导入、德行先行、套路与竞技相结合的内容模式转变。

“老师”的称呼于丘金莲一叫就是18年,教授的学校也从小学扩大到中学、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会做一些变化,比如说加入音乐,让节奏感更明显,这样有助于孩子们更快学习。”中都中心幼儿园园长表示,五枚拳进校园已经十几年了,如今已纳入幼儿园课程,在早操、环境创设等方面都有体现。“五枚拳进校园不仅能保护中都文化遗产,更有利于孩子们锻炼身体,提高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

幼儿园老师跟着丘金莲学习新五枚拳招式。东南网记者 江雅萍 摄

寓教于乐,丰富学校的课余生活,中都镇的学校还结合舞蹈把五枚拳搬上舞台,由中都中心小学选送的《五枚神韵》在2003年龙岩市小学生文艺演出中荣获三等奖。2004年上杭女子五枚拳正式被上杭县教育部门列入小学校本教材。这一切都离不开丘金莲的努力。这些年来,只要当地学校需要她前往教学,她总是欣然前往,悉心教导学生,遇到大型表演任务或比赛时,更是热情辅导,乐此不疲。丘金莲还特地劝说另一位非遗传承人丘龙秀返乡,一同继承、发展五枚拳。

如今,通过开设五枚武术课程,当地已相继培养了300多名女学生学习五枚拳术、棍术、叉术等。“把女子五枚拳发扬、传承好,就是我们传承人的责任和任务。既然身为传承人,就要肩负起传承的责任和担当。”丘金莲说道。

记者后记:

网络时代,传统拳法还需寻求新出路

丘金莲表演打耙头。受访者供图

几近失传的五枚拳,最终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以丘金莲为代表的基层习武者的努力。

让五枚拳走出中都,走出龙岩,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地探索。诚如丘金莲所言:“虽然当地政府给予我们很多帮助,但五枚拳的受众面还是有限,没有真正打出名头来。”

五枚拳从复兴至今,无论是教学还是交流,都是在线下举办,影响辐射范围有限。尤其是在2020年,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各类武术比赛取消,活动表演大幅减少。本就在跆拳道等外来武术中夹缝生存的传统拳法,如何搭载网络的春风发展传播呢?

如今,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通过互联网将非遗项目传播出去,互联网上各种与非遗相关的内容比比皆是:从基础的项目介绍,到非遗传承人的访谈,再到非遗作品展示……丘金莲也感受到了网络时代对非遗传承的影响。谈到未来,丘金莲表示,自己一方面会继续开展线下免费教学,另一方面也将不断学习,利用好网络时代下的新平台,结合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五枚拳传播出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