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八闽乡讯 > 泉州 > 正文
泉州民营经济追“量”逐“质”
2021-03-31 15:33:47 何金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睿倢  

“晋江经验”引领 推进高质量发展

泉州民营经济追“量”逐“质”

东南网3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要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坚定了泉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泉州是我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改革开放以来,泉州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诞生了民营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晋江经验”,成为泉州、全省乃至全国的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样本”。近年来,在“晋江经验”引领下,泉州民营经济追“量”逐“质”,在经济总量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同时,泉州的民营经济质量也在稳步提升。

经济总量迈入万亿俱乐部

成为中国品牌之都

民营经济,对于泉州来说,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泉州全市八成以上的税收、八成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九成以上的研发创新、九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九成以上的企业数量来自民营经济。

泉州民营经济从草根和家族企业起步,历经4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领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泉州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品牌之都。统计显示,目前,泉州市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6件、上市企业104家,位居中国地级市前列,拥有纺织服装、鞋业、石化、机械装备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目前,依托民营经济的发展,泉州的县域经济,成为全国的“样板”之一,缔造了闻名中外的“晋江经验”。

“晋江经验”引领下的泉州民营经济,不断做大做强,总量不断攀升。

去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法挡住泉州冲刺万亿元经济总量的步伐。据泉州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泉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58.66亿元,增长2.9%,连续22年位居全省首位。

根据细分统计,2020年,泉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26.6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5808.15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4123.91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突破40%。

1978年,泉州经济总量仅为7.79亿元。从1978年到2002年突破千亿元大关,泉州用了25年;从千亿元到2013年突破五千亿元,用了11年;从五千亿元到去年突破万亿元,仅用了7年时间。

泉州市政府相关领导表示,在经济总量迈进万亿俱乐部之后,2021年,泉州将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步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向科技寻求动力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AGV小车有序穿梭于车间内。通过5G+AGV,成瓷下线后,由系统呼叫AGV小车,AGV小车自动识别路线、运输、搬运、充电,高效、准确、灵活地完成烧成、检包区域产品的运输、入库……这是记者日前在我省首个智慧陶瓷工厂——九牧智慧工厂看到的场景。

这个智慧工厂,由华为、中国电信、德国西门子三方联手打造,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一体,为九牧集团这家传统的陶瓷卫浴民营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据了解,近年来,九牧集团每年至少投入销售总额的5%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建立30个研究院、60多个转化中心实验室,平均每天获得一个专利,加快从生产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泉州制造业才能对标世界先进,才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九牧公司监事会主席林孝山表示。

在当下的泉州,像九牧这样,以科技推动创新、以创新驱动转型的民营企业,正呈现由点到面的扩散态势。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曾长期困扰泉州传统产业和民营企业。泉州政商界意识到,泉州产业经济要完成新旧动能的转换,必须告别过去过分依赖要素价格的局面,转而向科技寻求动力。

政企互动,是泉州的优良传统。政策发力,是先导条件。面对民企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泉州出台了《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财政资金投入、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方面发力,为泉州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今年年初,泉州市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动员会。会上,泉州市委、市政府打出政策组合拳,发布了《关于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加快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的决定》,涵盖了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等一系列领域,吹响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的冲锋号。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