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0月7日电 题:评论:港人“航天梦”成真在望 中新社记者 香卢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这个极具历史性意义的举动无疑将点亮港人的“航天梦”。 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国家航天事业发展日新月异,中国载人航天30年来已将14名23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 今年亦是香港回归25周年。在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之际,在特区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进程中,投身航天事业的这道大门已向港人敞开。 载荷专家是专业科研人员,主要负责开展太空实验或试验研究、操作和使用太空实验设备,配合飞行乘组其他航天员开展站务管理等日常工作。 拥有多间世界百强大学的香港,顶尖科研人员可谓人才济济。在港选拔载荷专家,是国家对香港科研水平投下的信心一票,承载着对特区发挥自身所长、贡献国家所需的殷殷期盼。 香港本地大学参与国家航天任务有先例可循。香港理工大学吴波教授、容启亮教授带领的团队曾分别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提供协助选取着陆点、研发“火星相机”等支持。 而经选拔脱颖而出的“港产载荷专家”,未来将亲身奔赴太空,势将为香港航天发展写下历史性的一页。这一光荣使命鼓舞着众多香港青年科学家追逐梦想,多间大学在特区政府公布初选详情后积极响应,香港理工大学校内学者更是“反应热烈”。 那些对太空着迷的青少年们的梦想也不再遥不可及。过往,一批批参加“少年太空人体验营”的香港青少年,在参观北京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及亲身体验过航天员训练过程回港后,总能滔滔不绝向同伴分享所得。如今,他们的这份热忱有了现实的依托。 去年6月,负责“长征”“神舟”“北斗”“天问”“嫦娥”等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的科学家团队来港与港青近距离交流;同月,“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在港公开展出;去年9月,当时正在天宫太空站驻留的3位国家航天员与香港科研人士和学生实时通话。 如果说这些活动在港激发了“航天热”,那么在港选拔载荷专家便为港人点亮了“航天梦”。 根据特区政府公布的初选招募安排,载荷专家候选对象须符合年龄和体格的基本要求,要在相关的专业领域拥有博士学位且专业经验不少于3年。更重要的是,对国家的认同与热爱是对候选人必备的要求。 诚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所言:“今次的选拔亦是更认识国家的教育机会。”期望特区政府高效有序做好招募跟进工作,并在此过程中,让更多港人认识国家航天工程取得的丰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