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福建人在香港 > 正文
“中国这十年·闽籍乡亲话发展”之九
陈昆:“以侨搭桥,我相信福建和香港的发展会更好”
2022-10-11 17:39:2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紫腾  

写在前面的话

“中国这十年·闽籍乡亲话发展”系列报道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非凡十年。紧扣闽港两地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讲述在港闽籍乡亲与福建家乡、与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新时代精彩故事,通过在港闽籍乡亲的视角,展现这十年间福建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香港闽西联会会长陈昆接受东南网香港站视频采访画面

人物名片:

陈昆,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香港闽西联会会长


东南网香港站:过去十年来,福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实施侨资侨智侨力引进工程,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与香港的往来合作也愈发密切。听说您经常回老家龙岩,您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家乡的变化吗?

陈昆:在我十岁左右的那个年代,从香港回去是需要一整天的时间。现在我们从龙岩去香港,动车已经可以直达香港了。过去十年,我往返福建和香港已经不下百次了。我老家龙岩从过去一个山区的小城市,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多元化的现代化城市,已经有了高新技术园区,也有新能源科技,也有了方兴未艾的互联网经济。以前大家问龙岩靠什么发展,他们说龙岩有很多煤矿,我后面了解到原来龙岩很多都是小煤矿,这些小煤矿会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十来年前,龙岩开始对环境有更强的保护意识,我就在龙岩建了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这十年证明了这个事情是对的,因为当时建了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后,龙岩的小煤矿也都陆陆续续关闭了,环境开始变化,现在龙岩是福建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方。

还有我们龙岩有几个出名的人比如王兴、张一鸣。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听过他们的名字,他们都是我龙岩的乡亲。现在,因为他们的互联网企业崛起,带动了龙岩一系列的互联网经济发展。在北京,每年都会有互联网经济的研讨会,其实里面就有很多龙岩人。所以我觉得过去这十年是福建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也是我老家从一个山区城市蜕变成现代化城市的缩影。

东南网香港站:您是侨二代,香港的海外华侨们,这些年在内地也有非常多的投资。那么您可以结合一下亲身经历,和我们分享这些年来海外华侨在家乡投资的成果吗?

陈昆:我本人在香港出生,我父亲是在印尼出生的,我们祖籍都在福建龙岩。十年前,我们已经到印尼投资,先涉及电力行业,再涉及到冶炼行业。所以,过去十年我们累积了不少经验和人脉关系。我觉得下一步,作为有海外投资的华侨,可以考虑怎么把我们的海外资源,跟国内联系得更好。龙岩在这几年其实也开始着手于新能源发展,在龙岩的上杭有一个新能源的科技园区,着手在做动力电池。我们作为在香港的海外华侨,在海外有项目、有资源。比方说镍资源,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会制造更多的动力电池,就需要更多的镍去支持这个行业,所以就需要我们用海外的资源来支持内地这个行业的发展,去把这个行业做得更好。我们作为在香港的海外华侨,怎么把内地福建,通过香港跟海外连在一起呢?就是要以侨建桥,我们在香港作为桥梁,把这个桥搭通了,我相信对福建和香港的发展会更好。

东南网香港站:龙岩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如今的古田已经是全国最重要的红色旅游胜地之一。在过去十年中,福建也大力实施红色文化工程,进一步保护红色资源、弘扬革命传统,努力让红色文化生生不息。作为香港“武夷之友”执委会主席,您一直以来都在把福建的文化主题活动带进香港,那您在这十年当中,有什么记忆犹新的?

陈昆:“武夷之友”在香港主要是宣传武夷山的文化,包括武夷山茶道文化、朱子文化以及考察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因为新冠疫情,两地青年学生没法顺利开展活动,但我们在这期间并没有中断过活动,我们把武夷山茶道文化带到香港,为香港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举办了不下十场的武夷山茶道文化展示。我们还把朱子文化带到香港,让小学生们知道除了孔子文化以外,还有朱子文化。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有上千种,在香港有很多大学是有做生物方面的专业研究,这些学校很希望我们每年可以组织生物研究专业的学生去武夷山现场做考察,就像我们在2019年初那时候一样,大家可以互相进行学术交流。虽然现在这个想法还是没有办法实现,但是我们也没有让学校失望,我们把从武夷山带来的生物标本,带到香港给他们做学习分享,也带了一些标本给香港的广大市民跟学生朋友,带大家了解武夷山的生物和文化。我们香港闽西联会在去年(2021年)6月份,在香港做了一场古田会议精神的活动,那场活动的主旨就想把古田会议精神带到香港。为什么当时会举办这个活动?主要原因是我觉得香港年轻一代应该更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古田会议精神,要把这种精神带回去传递给香港的青少年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