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沉淀大量资金/
当地一位应急转贷公司老总也感叹生意难做,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提供的是正规的转贷,利率不超过法定利率4倍,但温州资金链断裂的连锁反应仍没有结束,也不敢贸然帮企业应急转贷。一旦银行对企业抽贷,走入法院保全和诉讼程序,钱几乎不可能回来,不要说第一权益人,能排上号就不错了,因此企业资金也因为闲置产生大量成本。
2011年6月末,温州不良贷款率为0.37%,创下历史新低。但在民间借贷危机、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等影响下,温州不良贷款率此后一直呈上升态势。
截至今年3月底,温州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1.2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4.52%,分别比年初上升11.43亿元和0.12个百分点,1~2月连续“双升”之后,3月份实现“双降”。但4月份不良贷款率又环比上升了0.16个百分点。
张明说,不良贷款中又有很大一部分集中于房地产领域,在房价下跌时,如何盘活这部分资金具有相当的难度。
温州市市长陈金彪认为,不良贷款高,主要与宏观政策和温州企业家理念有关,企业转型升级缓慢,在盈利较差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家急功近利,希望投资回报更快,就可能去炒房、炒煤、甚至是炒钱,因此就造成资金链出现问题。
“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国家政策调整,特别是房地产政策,使得很多资金沉淀在房地产,这样一来,造成企业资金流动性减弱,资金链、担保链就出问题,导致一部分成为不良贷款。”陈金彪说。
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2011年7月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其中,规模高达1100亿元;大约40%的民间借贷资金没有进入生产领域。
当地一位房产中介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温州新增楼盘供应少,温州民间借贷资金和银行的贷款大批流入房地产,2011年初,本属三线城市的温州房价就已经超过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他进一步表示,政府在2010年开始加快土地供应,很多温州企业家看到商机,逐渐脱离主业,将钱投入地皮和房产,这也使得温州瞬间冒出很多小开发商,这些开发商往往背后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股东。
一位当地开发商也证实了上述说法,他表示,其中的钱很多来自银行贷款,比如一个阀门厂从银行贷出5000万元,可能只有2000万元真正投入到了实体,其余3000万元都用来买地皮了。
温州楼市泡沫自2011年起便逐渐破灭,公开数据显示,彼时温州商品房均价达33289元/平方米的历史高点,2013年降至22644元/平方米,降幅达32%。2014年1月,温州商品房均价滑至19374元/平方米。
张明介绍说,房价下跌直接导致抵押物缩水,加之目前的高利息现状,一些企业开始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资金链断裂,而很多温州企业还会与其他几家企业存在互保联保关系,风险便开始一环一环地蔓延。
盘活资金遭遇难题/
2013年全年,温州拥有抵押物权的房屋,包括普通住房、高档住房、厂房、商业用房在内共计21.86万套,总市值约4067.09亿元。在抵押房产中,普通住房的抵押数最多,全市共有17.7452万套,高档住房有1.3932万套,商业用房2.1516万套。
另外,房地产价值缩水也使得“弃房”在温州出现。上述房产中介人士表示,房价走高时,一套豪宅购买时价值往往超过600万元,而目前市值可能不足300万元,还不及贷款总额。
浙江省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还表示,温州“弃房”现象出现较早,目前依然存在。
2013年,温州银监分局曾对当地“弃房”现象做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7月末,温州各类“弃房”案例595例,按揭贷款不良余额为41277万元。其中,因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断供出现 “弃房”15例;因经营困难无法偿还贷款,而对抵押房产“弃房”的有580户。
即便进入法院拍卖程序,拍卖低成功率也使得房地产风险嫁接至金融领域。据初步统计,2013年温州市被执行房产司法网拍平均每次参拍人数为4.1人,首拍成功率低于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