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浙江和福建,第二经济大省江苏和第三经济大省山东的大部分地级市人均GDP高于全国水平,只有两三个城市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在江苏,经济发展的程度高低,基本是与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的距离成正比,离上海最近的苏南地区发展最好,苏中地区次之,苏北地区最差。在江苏13个地级市中,两个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级市是连云港和宿迁,均来自苏北。最高的无锡是最低的宿迁的3.5倍,可见江苏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仍然不小。
在山东,17个地级市中,共有聊城、菏泽、临沂三个地级市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全部来自鲁西、鲁南。其中最高的东营是最低的菏泽的6.39倍,因此未来鲁西南的发展仍需努力。
广东:贫富悬殊典型
相比上述沿海发达省份,广东的发展均衡程度相对尴尬。“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国务院副总理、前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这句话在今日依然适用。尽管多年来广东的经济总量一直高居全国榜首,但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过大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顽症。
数据显示,2013年,广东21个地级市中,有12个地级市的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多个地市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在广东省内,最高的深圳是最低的梅州的7.38倍。
尽管近几年粤东西北的经济增速不断加快,但其总体落后的面貌并未改变。数据显示,2013年粤东西北12市GDP仅占全省的21%,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8.3%。到今年9月,揭阳的揭西,河源的紫金、连平以及云浮的新兴等地至今仍然没有高速公路,通往茂名、湛江也仅有一条沈海高速公路,至今仍未有高铁。
广东为何区域发展如此悬殊?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由于区域差距过大,珠三角已经对粤东西北地区形成了“虹吸效应”,目前东西北地区的人才、资金都跑到珠三角来,“他们的‘能人’基本都跑这边来,或包工程,或经商,或当官。”
彭澎说,改革开放后,过来投资的港商、台商基本都待在珠三角,因为珠三角好,就没必要到东西北去。如梅州等地离广、深比较远,过去交通基础设施很落后,发展也受到较大制约。此外,在湛江、潮汕地区先后出现过走私案和虚开增值税发票案等大型案件,对当地经济一度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广东省人大财经委今年的调研发现,目前粤东西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动力不足。原因包括大型骨干企业不多,规模以上工业不强;传统产业大而不强,未形成优势产业;新兴产业规模不大,大项目数量少,发展平台集聚力不强。
“同样投入一块钱,在珠三角产生的效益要比粤东西北好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去粤东西北投资的原因所在。”彭澎说,包括东西北的高速公路,投资回报率都很低,回报率越低,就越不愿意去建。
|